文/刘纯银
近年来,文身在未成年人群体的影响力和接纳度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在抖音等平台中,通过搜索文身,“如何选择文身图案”“明星身上的文身盘点”,这类热门主题排名前几位的短视频,转评赞基本都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级别。图案冲击、行为新奇、偶像影响,这些因素的叠加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关注效仿。(7月20日 《郑州晚报》)
按理说,随着时代发展及其当代审美多元包容,少数成年人将文身作为表达个性的方式,无可厚非。但近年来,不少未成年人盲目跟风文身切不可轻视。其一,文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而未成年人尚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文身的健康风险将被进一步放大。其二,洗文身比文身本身更痛苦艰难,且很难清洗干净。其三,影响将来就业,像参军、报考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公务员岗位,身体有文身都将受限。
因此,遏制文身“低龄化”趋势迫在眉睫,且需要多措并举。
需要家庭、学校及时介入,如家长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尤其要关注青春期子女行为以及内心发生的变化,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疏导。校方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辨事物的善恶与美丑;普及必要的卫生和健康知识,帮助了解文身对身体可能带来的伤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涵养性情、纠正偏差行为。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正如一些代表委员所建议,可以参考网吧、烟草等行业的管理方法,尽快出台未成年人文身法律规范或司法解释,对文身年龄作出明确限制。并明确文身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文身,如果擅自为未成年人文身,从业者将受到拘留、罚款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立案侦查等。
未成年人文身,犹如损害身心健康的“牛皮癣”,作为卫生或文化监管部门,应强强联手监管,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尤其要注重文化宣传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前一方面加强对文身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定期检查,对非法、违规的地下文身产业和从业人员予以打击和处罚,确保相关场所符合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职业资格、经营行为遵守法律规范;制定文身行业的行业规范,比如文身前要求核实文身者身份情况、告知对身体的相关影响等。另一方面完善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出版审查制度,通过实行影视作品分级制度、禁止文身画面在未成年人文艺作品中出现等手段避免未成年人受到误导。
来源:红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