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的一所“夏令营”被曝出多名少年在这里遭遇殴打。据查,该“夏令营”实为一家旅游公司主办,该旅游公司没有教育培训业务,不具备相关资质。(8月15日 中国经济网)
正值暑期,许多家长出于锻炼孩子的目的,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或者研学活动。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种需求,市场上各种名头的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层出不穷,见缝插针地在家长群体中宣传。但其中很多机构都不具备相关资质,打着教育培训的擦边球,只为巧立名目从家长口袋中捞钱。家长稍有不慎就落入圈套,严重者甚至人财两空。
这些年来,随着教培行业的发展,课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等活动几乎成为了当代青少年的必修课。家长对于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又通常盲目地跟风和信任,导致教育培训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又乱象频发。
曾经触目惊心的“豫章书院”就是一个极端例子。“豫章书院”一边打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的幌子,一边隐晦宣称可以“戒网瘾”,实际上是通过对学生实施鞭打、囚禁等虐待来达到“教化”效果。此事件的受害学生在往后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难以走出阴影。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要杜绝无资质的培训业务。例如曾经的豫章书院,本身并无提供学历的资质,但由于和民办学校南昌五中有“合作”,其承诺可以拿到南昌五中的高中毕业证,也能够正常参加高考。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在豫章书院建立了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临近的青山湖区检察院,又曾联合其他5个政府部门推荐豫章书院为阳光学校。五年后的今天,无资质培训机构黑幕再现端倪。
五年的时间,极端事件如“戒网瘾”学校等情况得到整治和改善,但教育培训行业的乱象仍然普遍,难保没有其他学生正遭受“夏令营”折磨而未被解救。教育培训是长久之事,更是需要规范之事,课外教育培训需要相关机构保驾护航。部门监管必须将教育培训监管工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明确准入标准,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同时要提升对教育培训相关违法违规案件线索的敏感度,及时整顿,不可大意。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群众对教育培训行业乱象的宣传教育。群众在选择教育培训项目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学容易被利用。此时相关部门就应该做好信息的提供工作,对正规知识加以普及,挤压无资质培训行业的生存空间,不让教育培训宣传成为某些机构的“一言堂”。同时及时查处并通报各种违规机构,让家长及时“避雷”。
如今“双减”政策出台,教育培训行业正经历变革,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关注,尽可能做到执法在“伤害”之前。
文/邱怡 (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邱怡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