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坚决杜绝畸形审美。通知不仅直指部分艺人和综艺节目,也包括乱象频出的网红圈。就在通知发布当天,多个短视频平台以“违规,不符合社区规范”为由,先后封禁网红“郭老师”的账号。
作为风靡一时的女网红,“郭老师”身材魁梧、素面出境,以犀利的语言、夸张的作风“出圈”。“郭老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相继传出摸下体、炒作家暴、辱骂粉丝、暴露贴身衣物等低俗内容。明明是靠“黑红”出名,却被很多网友追捧为“真性情”“真实”。
“郭老师”这样的另类网红并非个例。一些网络素人,乐于做出离经叛道的行为,贩卖另类人设,将旁人想而不做的事干出来并呈现到网络上,哗众取宠,为博取流量不择手段。大众的嗤之以鼻甚至批评,正是他们追求的流量呈现形式,在围观者乐此不疲加入“审丑”的狂欢时,“郭老师”们悄默默实现了名气与流量变现。
“郭老师”被全网封禁,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老理儿:通过出卖个人尊严获取的流量和金钱,从不会长久,也从不是正道。
2003年,“芙蓉姐姐”迅速蹿红网络,以暴露、猎奇的造型迅速爆红,在短暂的审丑欢散去后,最终失去了热度。今年下半年,“人类高质量男性”因其面容惨白、动作极不协调的造型,爆红网络30天后被封杀。从“芙蓉姐姐”“人类高质量男性”到“郭老师”,靠扮丑搞怪成名的网红,看似一时获得了流量密码,殊不知,却早已陷入流量的漩涡,最终迎来的是坠入谷底的结局。
网络审丑,违背主流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的朴素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即使审丑文化一时浮渣难除,大众对网红正常、积极的审美期望,仍处于社会价值的主流;对于美丽、典雅、善意的追求,仍然是人民群众心中主流的价值观。“郭老师”们被封杀,是对群众期待的回应,也提醒了那些偏离正轨一路狂飙的网红,抓紧回头。
抵制畸形“审丑”,需要相关网络平台加强自我约束,以伦理和技术的规约,来约束审丑的潜在倾向。同时,网络“审丑”行为的泛滥,也需要公众擦亮双眼,区分真实和粗鲁、恶俗和幽默、猎奇和创新,保留一份冷静和思考,不让自己陷入真假难辨的“审丑”狂欢中。
“审丑”,是时候该停下了。
文/王紫迎(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紫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