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教师节祝福语全靠搜,警惕“文字表达匮乏症”
2021-09-10 23:15:16 字号:

教师节祝福语全靠搜,警惕“文字表达匮乏症”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9月10日教师节,与教师相关的议题进入公众视野,占据热搜榜首。出乎意料的是,在热议话题中,“教师节祝福语”和“研究生”紧密绑在一起——大量研究生通过网络媒体寻找教师节祝福语文案。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拥有比较丰厚的文学底蕴,为何还要搜索搬运“教师节祝福语”?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原因。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习惯。在网络世界里,用户习惯于运用网络独有的戏谑化“文本符号”“表情包”,甚至是“图片”来传递信息。这些表情包本身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能够传递用户难以描述的情感表达,营造活泼俏皮的对话空间。回归到现实社会,脱离了网络空间的戏谑化表达模式,单一的文本难以表述用户内心的情感倾向,致使交流缺乏“灵气”。

其次,不论是网络交往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来往,人与人之间难免需要社交。即使是以“社恐”为标签的人,也渴望拥有良好友善的人际交往关系,因而在往来之中字斟句酌,期望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面对亲近的权威长者,既渴望别具一格的情感表达,又缺乏驾驭长文本表达的能力,难免产生尴尬之感。

兴起于网络的“社交NB症”与自闭症相对应,指在大众社会行为中具有开朗、外向、八面玲珑的基本属性,是性格开朗、高情商的代名词。网络社会中,强情感倾向的表情包,代替了文本话语表达,逐步弱化用户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之,用户在媒介接触中,沉湎于浅层的碎片化信息接触,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补给,长此以往,逐渐患上“文字表达匮乏症”。

如何在网络交往的正式场合中,同样保持自信与自如?不妨回归原始的阅读状态,多阅读长文字表达,在阅读中理性思考,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将文本表达视为网络社交中的一种技能,不过度依赖表情包。这恐怕摆脱“文字表达匮乏症”的重要渠道。

文/景秋萍(重庆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景秋萍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