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
9月24日,安徽合肥。一位妈妈发现孩子偷拿超市3块巧克力没付钱。第二天她主动带着孩子,到超市补上27元。超市营业员点赞称:“像你这样的大人回来(补款)很少。”(9月28日 澎湃新闻)
说实话,孩子年龄小,物权意识模糊,喜欢的就想占为己有。在幼儿园看见别的同学画笔好看,就偷偷地把画笔放在自己书包里;在邻居家看到好玩的玩具,会偷偷地把玩具带回家;在超市里看见好吃的,也会偷偷地拿回家。
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有的家长选择忽视,觉得“他还是个孩子”,贪点小便宜不算啥;有的家长选择愤怒,认为“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对孩子拳打脚踢。而安徽合肥的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发现孩子偷拿了超市的3块巧克力后,既没有选择视而不见,也没有选择暴跳如雷,而是在第二天带着孩子一起来到超市,补上27元,这位年轻的妈妈的做法,给其他家长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也让孩子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在成人眼里,不告而取就是偷,这是为人不齿的一种行为;但对小孩子来说,什么是偷,什么是拿,还傻傻分不清。有研究表明,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随意翻东西、拿东西,不过就是边界感不清晰,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也不要拿辱骂和呵斥当教育。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偷拿别人的东西,这时候心平气和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要用温和的语气询问孩子,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去训斥孩子,在家长的一点点开导下,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还要继续开导孩子去承认错误,并用行动改正错误,并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带孩子到超市付钱是最好的家教。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家长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一张白纸容易染上灰尘,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轻轻地抖一抖这张白纸,不让其染上灰尘。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对家长来说,恰恰是一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契机。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