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明社会不容恶俗婚闹
2021-09-30 17:08:24 字号:

文明社会不容恶俗婚闹

文/丁家发

9月28日,山东菏泽市文明办、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抵制恶俗婚闹行为的倡议书》,向广大市民发出抵制恶俗婚闹行为的倡议。倡议提到:在婚礼进行过程中,坚决杜绝捆绑辱打、脱衣裸露、污言秽语、折花踏草、泼墨撒粉、劝酒酗酒、阻塞交通、燃放鞭炮、“绑树扔湖”等不雅、低俗婚闹现象的发生。(9月29日 《牡丹晚报》)

国庆长假期间,举办婚礼扎堆,而恶俗婚闹现象,令不少新人感到担忧。山东菏泽市多部门联合发布抵制恶俗婚闹行为的倡议书,对民众增强文明意识,自觉抵制恶俗婚闹行为,无疑是一次提醒,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现代文明社会绝不能容许恶俗婚闹,别仅仅是倡议而已,如果没有措施落实,也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婚闹习俗在民间由来已久,属于一种民俗文化,文明而热闹的婚闹,不仅能够活跃婚礼喜庆气氛,还可以丰富民俗文化,当然可以有。然而,如今现代文明社会,一些婚闹却越来越恶俗,婚闹者打着“闹喜”幌子,为了“找乐子”不择手段,对新郎、新娘和伴郎及伴娘等所做的出格行为,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如对新郎脱衣捆树、浇啤酒、砸鸡蛋等“恶搞”行为,涉嫌侮辱或故意伤害。如此恶俗婚闹,突破道德与法律双重底线,必须得到遏制。倡议抵制恶俗婚闹,可谓正当其时。

近年来,恶俗婚闹在各地愈演愈烈,轻则给受害人留下心理阴影,重则造成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少恶俗婚闹即便犯了法,但在婚闹外衣保护下,却逃避了法律制裁,除私下协商赔偿外,涉嫌犯罪也极少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究其原因,恶俗婚闹中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一般难以界定,取证比较困难;由于参加婚礼的大都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作用下,不愿意去检举、揭发婚闹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此情形,让婚闹者有恃无恐,婚闹“恶搞”则把道德和法律抛在脑后。

政府部门倡议抵制恶俗婚闹,给婚闹者提提醒,这对遏制恶俗婚闹行为显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倡议之后并非万事大吉,还要有“下文”,采取针对性措施长期治理才能取得实效。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民众知晓恶俗婚闹的社会危害性,并大力弘扬文明婚庆新风,形成民众自觉抵制恶俗婚闹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对恶俗婚闹中发生伤害、侮辱和猥亵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该治安处罚的治安处罚,涉嫌犯罪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绝不姑息养奸,并利用一些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对恶俗婚闹行为形成震慑效应。

来源:红网

作者:丁家发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