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预警误报该宽容,但也别总是喊“狼来了”
2021-10-07 19:37:42 字号:

预警误报该宽容,但也别总是喊“狼来了”

文/黄齐超

10月5日晚,不少四川、云南等地网友的手机和电视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信息显示:2021年10月05日21时09分22秒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附近(北纬28.52度、东经105.30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但当晚并没有发生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发布更正公告称:地震预警信息为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故障误报,四川泸州未发生3.0级以上的地震,深表歉意。

地震的预警和预报有本质的区别:预报是地震发生前的预测,属于“震前防范;而预警则是“震后”的灾害应急。说白了,地震预警就是当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的时间差,将地震发生的信息及时发送给人们,让大家紧急避险。

高效的地震预警,可以提前几秒、十几秒乃至几十秒避险。比如今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给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这是中国地震成功预警的一例。

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但并没有发生地震,四川的居民遭遇一场虚惊。不过,这又何如呢?毕竟,它对大家的影响并不严重。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躲避,只能就地选择避险。所以,就算四川地震局误报了地震预警,也对民众生活产生不了多大的不良后果,大家不必耿耿于怀。

事实上,对此次地震预警的误报,大多数的网友都持宽容态度——比如“误报总比不报强”;比如“技术有限,误报、漏报在所难免,大家应体谅”等等。可见,即便是误报,也得到了公众的理解。现实中,触发地震预警误报的机制很多,比如外界的打雷、炸山、放炮等行为,都有可能触发误报机制。

理解归理解,但也别总是“狼来了”。事实上,四川地震局曾多次误报地震预警,比如去年11月,四川地震局就曾两次误报地震预警,让人汗颜。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我们止步不前,不能有效预报,大家不会抱怨。可是,地震预警是“震后”的事,技术相对成熟,如果频频“误报、漏报”,既难以服众,也影响“预警”效果。

所以,我们期望地震部门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努力增强预警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地震预警的正确率,别总是利用“公众对误报的宽容心”,一次一次地喊“狼来了”。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