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家长到校监督学生晚自习,背后是家委会“假伪”化
2021-10-20 23:14:17 字号:

家长到校监督学生晚自习,背后是家委会“假伪”化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8日,网曝广西桂林一中学要求家长轮流到学校监督孩子们晚自习。爆料人称,寄宿生必须上晚自习,走读生可自由选择,没空的家长可以出钱请人,一晚100元,家委会安排人值班,报酬给志愿者。秀峰区教育局回应称,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该校参照市属学校的做法安排家长到校值班,但是不能强迫,将针对家长反映的情况让学校进行整改。(10月18日 红星新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学校要求家长轮流到校监督学生晚自习,有些荒诞。只是因为孩子学习靠老师,孩子成才靠学校,家长们更多是敢怒不敢言。令人讽刺的是,在这件事里,本该代表家长利益、监督学校管理的家委会竟成了学校的跟屁虫,为学校鞍前马后跑上跑下。

家委会,顾名思义,是指家长们自发形成的组织,其属性是监督老师教学、学校管理,为家长发声,代表的是家长们的权益。然而,近几年来,家委会的发展已经违背了开始的初心,逐渐变得“假伪”化。

家委会的“假伪”化,在于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本新闻里,家委会负责召集志愿者,负责收取值班费用。但是召集什么样的志愿者,雇佣费用是怎么核定的,如何证实相关支出……全凭家委会一家之言,很难保证其中不会存在中饱私囊的情况。事实上,有的家委会强收班费,为自己和老师谋取不当得利。有的学校甚至会让渡部分权力给家委会,比如学校活动的筹办权,教学用品的采购权。权力的逐利性,使得家委会与最初建立的目的渐行渐远。

家委会的“假伪”化,源于家校地位的失衡。本新闻里,家委会负责组织安排家长到校值班,说了学校不方便说的话,做了学校不方便做的事,成为了学校的马前卒。究其原因,在于家长与学校地位的失衡,关键在于优质教育、稀缺资源的争夺。为抢夺学校的优质师资,每个班级的家委会都会费尽心思地讨好学校,试图优化自家班级的师资配置。为了让老师多关照关照自家孩子,家委会内部,家长们又会想方设法地表现。家委会成为了学校将管理权扩张为对家长任意支配权的工具,扭曲了家校关系,剥夺了普通家长的权利。

家委会本该助力学校教育,如今却引发了新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要想家校合力,共育英才,就要厘清家校关系,明确主体职责,促使家委会回归本位,履行本职。

文/魏琳爽(西南财经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魏琳爽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