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林生
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限游令”新政落地后,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11月6日 澎湃新闻)
报告还显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完全发挥出自身作用;目前,在实名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
今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9月1日开始,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上述报告显示,最严“限游令”出台2个多月后,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得到一定管控。
不过,调查报告也表明,游戏防沉迷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如: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买卖、租赁网游账号,规避“限游令”;有些游戏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形同虚设;用父母或长辈身份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的不在少数,有的家长对防沉迷规定“一问三不知”……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消解了“限游令”的严肃性和应有成效。
近两个月来,在有关部门强力监管下,第三方平台买卖、租赁网游账号已受到有效遏制,加强平台人脸识别系统呼声也获得游戏企业积极回应。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家长由于对游戏防沉迷认识不到位,未能很好履行法定监护人义务,甘当甩手掌柜,无视甚至放任小孩规避“限游令”,导致有些未成年人有空子可钻,沉迷网络游戏。
管理学有个概念,叫“木桶效应”,说明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木板,而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游戏防沉迷是系统工程,其成效如何也不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方面,而取决于最明显“木桶短板”,只要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就可能造成最严“限游令”破防。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事实上成了游戏防沉迷的“木桶短板”。
家长是孩子第一老师,是游戏防沉迷第一责任人。调查数据表明,90%以上孩子的游戏场所都在家里,家庭已成为游戏防沉迷工作最重要阵地。因此,各位家长应该与网络监管部门、教育主管机构、学校、有关企业等形成合力,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切实履行监护人法定义务,千万不要成为游戏防沉迷的“木桶短板”。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