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五个“00后”女生,将京剧戏腔融入古风歌曲中,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连续登上了微博、抖音的热搜榜,是京剧文化的一次成功“出圈”。
近年来,传统文化频频“出圈”,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从2016年的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推出的节目《唐宫夜宴》,无一不成功打破了文化传播“壁垒”,深入大众,吸引大量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上戏416女团”的文化“出圈”仅是偶然吗?“出圈”的背后是什么呢?
其实,文化“出圈”并非偶然,“出圈”的背后是创新,是时代和大众的共同选择。就以“上戏416女团”走红为例,她们通过短视频创作,现代化传播,符合了时代潮流的需要;她们将京剧戏腔融入古风歌曲,不仅别开生面,引人注目,其内容也迎合了大众审美;科班出身,她们专业并充满能量,以年轻人的身份对传统文化做出了新式的表达,这是创新,亦是一种用心的传承。
我们知道,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是在交融与创新中演变而来的,梅兰芳先生说的那句话:“移步而不换形”,放在今天也应同样适用。长辈们常说,京剧曾经在市里坊间流行,不同于如今的日渐“小众”,是真正的“大众文化”。可见,京剧在我国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已经行将消失了。然而“上戏416女团”在继承传统京剧戏腔唱法的前提下,用新潮的玩法和方式激发起了人们的兴趣,为京剧注入时代色彩,唤醒了人们对于京剧尘封已久的时代脉搏,这样的文化“出圈”不是多多益善吗?
李毓芳先生在看到京剧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时曾说:“现在这些好东西啊,梅先生他们是没活到现在,不然他们早用上了。”对待传统文化传播,我们决不能以固步自封的姿态将之封闭起来,我们的文化与故事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阳春白雪,而是一条值得深入到所有国人内心,乃至世界人心中的心灵脉络。守住传统文化内核,创新与时代接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韩潇宁、王玉婷、刘袁畅、李睿
指导老师:苏蕾
学校:长安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韩潇宁、王玉婷、刘袁畅、李睿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