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运营三年即拆除,有轨电车何以“带病上马”?
2022-01-03 16:53:58 字号:

运营三年即拆除,有轨电车何以“带病上马”?

文/徐林生

据报道,广东省某沿海城市有轨电车1号线已确定拆除,当地交通委等部门已完成拆除相关的专家论证、拆除报告等前期工作,只需市政府部门决策即可,不需要报送省政府,预计在2022年完成处置工作。(1月2日 澎湃新闻)

去年7月20日,该市政府在官网上发布了调整后的《2021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开通运营只有三年的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项目处置工作,已被列入重要日程。拆除工作板上钉钉,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这是我国自2010年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以来,首次拆除新建有轨电车项目。

该有轨电车1号线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全长8.9公里,总投资26亿元。原计划于2014年11月通车,但后因“技术攻关”等原因多次延后,直至2017年6月13日才通过专家评审,开通试运营。此时距离计划开通日期已经过去了近3年。

值得注意的是,有轨电车1号线自立项以来,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质疑声音“不绝于耳”,属“带病上马”。开通运营后,故障频出,主张拆除之声也从未间断,且日渐高涨,主要理由有:一是有轨电车抢占了城市主干道两条车道,客观上影响了正常交通运行,造成城轨与车辆抢路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利用率极低,每天平均载客不足3000人次,根本没有对城市公共交通起到应有作用;三是运营、维护成本极高,项目亏损严重,一年补贴近一亿元,财政补助难以为继。

事实上,去年该市“两会”期间,已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市委市政府放下包袱,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实事求是,“长痛不如短痛”,早日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为此,市政府还委托专业机构出具专家论证意见,并召开决策听证会。可以说,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和决策依据。

一个常驻人口只有240多万人、财力并不雄厚的城市,投资26亿元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只运营三年就被确定拆除,实属罕见。表明项目“带病上马”,政府决策存在重大失误,信誉受损严重,是一堂深刻的行政决策警示课。

该市责任部门必须认真剖析事件,审视有轨电车项目整体决策过程,反省项目“带病上马”的原因,找出关键“病灶”,举一反三,完善政府重大项目决策机制。要杜绝领导搞“一言堂”,严防专家论证走过场,真诚回应市民关切,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决策水平。

各地特别是各大城市必须引以为戒,在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最新规划,严密论证,依法决策。谨防脱离实际、头脑发热、一哄而上,让重大民生项目“带病上马”,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兴起重大项目建设热潮。不必讳言,其中不乏“带病上马”的“拍脑袋”工程。从巨额举债的“天下第一水司城”,到所谓文化地标巨型“关公像”,再到开通运营只有三年的有轨电车,都是反面典型案例,难逃被拆除命运。责任部门和人员难辞其咎,值得各方深刻反思。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