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面对禁止提前结课备考,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2022-01-11 16:39:42 字号:

面对禁止提前结课备考,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近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1月10日 央视新闻)

政策先行,难以匹配我国当前高中的教学大环境,这一矛盾成为了网民热议的焦点。无论如何,我国应试教育存在已久,高考仍被看作是孩子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决定性渠道,许多高中学校承担越来越重的升学指标。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提前赶完教学进度,为高考留出更多给学生循环复习的时间,以试图用题海战术赢得一个漂亮的成绩,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心照不宣的“规则”。

所以,改变我国教学的大环境并非一日之功,这不仅要在政策上下足功夫。

教育部这次新发布的要求,加上以前出台的“双减政策”,这明显压缩了在校老师的授课时间,但面对越来越丰富的考试内容,又不免引起老师、孩子、家长三方的焦虑。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将会有益于释放学生自主性。因为在没有老师的“高压教学”下,学生拼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是专注度、自律性等这些重要的精神品质。

大多数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应该都这种体验:熬过高考激烈竞争,进入悠闲的大学生活,在摆脱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而变得散漫。事实上,导致这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他们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起足够的学习自主性。

此外,若真按教育部发布的评价指南来,当老师不用被动式地赶教学进度,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当老师们从这种“被动式地赶教学进度”的体制中释放出来,更多地交给学生来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这也能激发老师的能动性,从而可以把枯燥的课程讲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让学生们体会到更多学科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而不仅仅眼中只有分数。

当然,仅仅靠教育部这一新要求来实现我国教育大环境的转变还不够。那么面对禁止提前结课备考,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从学校考核指标、教师职称评比等各方面的政策条例作出系统性调整。同时,还应立足长远,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高考成绩的认知,从而实现老师、孩子和家长与“分数”的解绑,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发展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环境。

虽然在现阶段这一政策实际推行起来可能仍有些困难,也许短期内我们无法看到政策实施的显著成效,但是重要的是,它可以让许多家庭意识到“唯分数”的时代即将过去,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才是关键。

文/颜李霞仪 (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颜李霞仪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