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春“椒”响曲④丨景佳美:奔跑在“年味儿”里的传统文化坚守
2022-01-31 09:23:16 字号:

新春“椒”响曲④丨景佳美:奔跑在“年味儿”里的传统文化坚守

曲新春椒响.jpg

【编者按】新春徐徐至,游子急急归。值此佳节来临之际,红网“青椒计划”推出新春评论专题,邀约大学生记录返乡过年期间的感悟、眼中的年味、家乡的变化,以青年视角感知乡愁,采撷家园新事,见证江山美好,共奏新春“椒”响曲。本期由湖南大学的景佳美讲述春节美食文化里的故乡情。她的家乡是内蒙古赤峰市。

□景佳美(湖南大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对于传统最执著的坚守,莫过于“过年”。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圣殿”。在我的老家内蒙古赤峰市,过年的仪式感在大年三十这天达到巅峰:母亲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蒸干粮,蒸豆包,撒年糕;各家各户过年做豆腐,从喝豆浆到吃豆花,再到吃豆腐,一气呵成;民间香喷喷的杀猪菜,是期待了一整年的盛宴……年饭的热气,升腾出我对故乡的情思。看袅袅炊烟,荡漾在冰封的北国,岁月悠悠,经久未变。

景.jpg

赤峰人自己家做的粘豆包。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是过年期间每家必备的干粮。除此之外,豆包、饺子等也都必不可少。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做粘豆包。妈妈把黄米面、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发酵”。等发出酸味,包入红豆馅儿,上锅蒸20分钟就熟。初冬做,放在户外冷冻,随吃随拿。蘸白糖吃,口感香甜粘,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口感香酥脆。而我最喜欢用红糖搭配,甜而不腻。

景1.jpg

家庭自制豆腐。

豆腐,意味着“兜福”。每年腊月中旬之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买黄豆,做豆腐。几乎每家都掌握了做豆腐这门手艺。先把买回来的黄豆洗干净,用清水泡上一夜。第二天一早,父亲用扁担挑起两大桶泡好的黄豆,去加工厂加工。母亲用大锅烧水,等父亲回来之后,把加工好的泡沫状的黄豆浆倒入锅中,煮成豆浆。记得小时候,豆浆总是喝不够,做豆腐时熬的豆浆比任何豆浆都纯正、浓郁。豆浆熬好之后就用卤水来点豆腐,父亲用一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在豆浆中点很多下,然后母亲开始将点好的豆浆放在纱布中摇晃,把汁水漏出,剩下的豆腐渣扔在盆里,拿去喂鸭子。最后再经过一番熬煮,倒进方方正正的模具中,用大石头压几分钟,豆腐就做好了。每年这个时候的午饭就是吃豆腐,不需要过多的烹饪,只需要切一些葱花,倒上些酱油,就是最好吃的豆腐。

出门置办年货.jpg

出门置办年货的车流。卖春联的小摊.jpg

卖春联的小摊。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杀年猪”一直是赤峰过年期间的传统习俗。记得小时候家里杀的猪肉都要卖了换钱花,唯独到了过年时,总算可以大快朵颐。而现在杀猪,是为了吉祥热闹。过年之前买一只猪,叫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起来帮忙杀猪、吃杀猪菜、灌血肠。你家买了我去帮忙,我家买了你来品尝,这样一来一往,吃的是猪肉,暖的是人心。大家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喝喝酒,在欢快喜悦的氛围中等待新一年的到来。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亲王府地标 世守漠南.jpg

“世守漠南",赤峰市喀喇沁旗亲王府地标。

过年过什么?过的是习俗,品的是年味儿。

千百年来,春节蕴含着我们的来路和去处,是团圆,是希望。我们贴对联、看花灯、除旧岁,蒸豆包、做豆腐、杀年猪……集市上红彤彤的对联、福字、糖葫芦满目皆喜,厨房里热腾腾的食物、饭香、炒菜声满屋荡漾,无一不诉说着团圆的喜悦。

来源:红网

作者:景佳美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