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贵
情人节之际,山东临沂一商场举办接吻大赛活动,参赛选手需相互拥抱亲吻,谁坚持时间长,就可获一万元奖励。现场有三对选手用各种姿势亲吻,其中一对选手选择躺地,有人坚持作战超10小时……(2月15日 人民资讯)
商场用接吻大赛噱头促销,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旧闻,有商家仍在用新瓶装陈酒才是新闻。虽然说,法治社会,公民或组织行为法无禁止即为允许,换言之,只要不违法条,做什么是其自由。然而,公民或组织所作所为,须于过程上无损社会公序良俗,在结果上无碍社会效益和文明导向。
对商家而言,举办接吻大赛的企图,当然不是意在花万元买单,为看客免费提供一场接吻现场秀娱乐盛宴和感官刺激,而是意在有形资产上招徕更多客源,在无形资产上扩大知名度影响。问题在于,从既往类似大赛战绩看,非但难以如愿以偿,而且在舆论诟病和网友吐槽两面夹攻下,作俑者在无形资产上得到的是被污名化的负知名度。换言之,接吻大赛结果殊途同归,不是徒劳无益,便是得不偿失。
左拉说:“吻是一个向嘴诉说代替了向耳朵倾吐的秘密。”吻不是可以拿来公开竞技赢利的技术。对参赛者而言,虽然万元奖励不算不诱人,但笔者想诘问的是:一来,为万元奖励用挑战双方身心极限方式,究竟有无必要和生理风险?据目击者讲述,赛事时间过去一个半小时,仍有三对情侣在坚持,有一对为节省体力索性躺平,最终三对情侣一直熬至凌晨两点多。既然彼此激烈鏖战互不相让难分伯仲,连主办方工作人员也实在熬不下去,看热闹的人更是“黄鼠狼拖鸡——越拖越稀”,临了只得宣布三对情侣平局,平分万元奖金。二来,将情侣间亲昵情感表达的接吻,由私密行为上升至赛事动作,被商家拿来用于无底线营销,在大庭广众下卖隐私卖风情,全然不顾围观看客肆意拍照,疯狂折腾秀“恩爱”、咬得“死去活来”……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到底是否值得?
对相关部门而言,也许,确乎因为基于商业营销目的的接吻大赛之类,并不触犯现行哪条法律,似乎也不适宜和够不上对其挥舞道德大棒。问题是,在行为结果上,其仍在对公众感官制造着不适,对社会公序良俗风化侵蚀。唯此,失范接吻大赛越是没人管得着,相关部门越是不能“盲人看戏,人笑他笑”。
就其本质类比,接吻大赛之类相当于无序散装白酒,因为无标准规范而游离于监管之外,因为无商标而失范于标准规范之外。无论如何,对接吻大赛之类“亚健康”“亚文明”擦边球的“营销变种”,不宜再失范无序放任如“散装白酒”——劣质还上头。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