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北大农妇”昭示:乡村振兴需要新兴理念的投入
2022-02-22 17:12:45 字号:

“北大农妇”昭示:乡村振兴需要新兴理念的投入

□严奇

北大毕业的王婧,是一座新兴生态农场——“飞鸟与鸣虫”的创始人之一。十年前,她在北大法律系读研,之后八年都在国际组织做食品安全的项目经理。而后,她辞去了工作,从三里屯“纵身一跃”到京郊,成了一名“农妇”、一名“厨师”,同时也是一名“乡村面包师”。(2月22日 《北京青年报》)

北大研究生竟然辞职“务农”,必定又有不少人高呼“看不懂”。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依旧是沉淀在不少现代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实际上,由过去到现在,我们既看到有保安成为北大学生,又看到有北大学生毕业杀猪卖肉。高学历人才与传统农业职业并不绝缘,他们也有追逐朴实梦想的权力。

当然,所谓“农妇”“厨师”“乡村面包师”不过是王婧经营农场的自谦介绍词。伴随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已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原始阶段。可以说,务农并不简单,也并不“低端”。而高学历人才参与农场经营,带来的不仅有前沿技术的下沉,还有优质体验的下沉。

从天府之国的李子柒,到东北平原的张同学,“田园乌托邦”爆红于时下社交网络,都市网络青年回归“诗和远方”的期待日渐强烈。然而,粗放化的传统务农模式与都市人的精致生活享受相差甚远。只有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改造,才能赋予乡村务农生活别样的精致感。此时,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利用学历教育带来的丰富视野,挖掘农村生活的网络卖点,开展一个又一个体验性活动,为消费者回归农村生活搭棚造桥。低碳、循环、零浪费等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其中,传统务农观念得以升级发展。农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新农人”的不一样由此体现。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向前迈进,我们既需要科学技术的投入,也需要新兴理念的投入。呼吁高学历人才支援乡村振兴,能否给予他们传统田园生活的优质体验,也是一种福利一种吸引力。从王婧背后,我们或能看到引进人才的新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