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久
近日,一市民经过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内一座刚开通不久的天桥时,发现桥上躺着数只鸟儿的尸体,死亡原因是由于鸟儿无法辨识这条全是玻璃护栏的天桥误撞所致。该市民通过微博呼吁:城市的发展也应该多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减少对鸟类的伤害。随后,负责桥体建设的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称,将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构建较大的色块区、增加猛禽图案,以降低鸟儿误撞玻璃,预计将于4月初完成整改工作。(3月21日 《华西都市报》)
而今,城市高楼林立、桥梁四通八达,玻璃作为建筑材料之一,在扮靓城市“妆容”的同时,也成为鸟类飞行途中的“隐形杀手”。相关研究表明,建筑物玻璃由于透明与反光,对鸟类的视觉产生干扰,导致鸟撞建筑或者鸟撞玻璃的“悲剧”时有发生。
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春秋季节是“鸟撞”现象的高发期。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人居环境的改造扩张,尤其是玻璃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鸟撞”风险将会日益严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儿就是爱护大自然,保护鸟儿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爱鸟的美德,“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出自白居易之手的七言绝句,通过蕴含真情的“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诫人们善待动物。我国自198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爱鸟周”“爱鸟月”活动,旨在唤醒公众识鸟、爱鸟、护鸟的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全社会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创造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环境。
成都为了一群鸟整改一座桥,凸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鸟撞”现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视“鸟撞”现象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直接威胁,不能单纯从美观、成本、建设工期等人类视角出发,只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因素一并加以考虑,“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美好愿景才能逐步变为现实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