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玖 (郑州大学)
在求职过程中,“背调”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环节。这是“背景调查”简称,一般发生在面试流程的尾声,用人单位通过咨询应征者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应征者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然而,如今的大学生们,给传统意义上的背调来了个“反攻”。(4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的“反向背调”是指他们主动对公司进行背景调查,主要包括从官方网站收集公司信息,和从各类不同的APP中搜寻来自员工的分享信息中去粗取精,寻找与自身择业密切相关的信息。与过去单纯被用人单位挑挑拣拣不同,现在的年轻人们更加理性和务实,他们选择相信自己的调查内容,而不是一味相信用人单位的自我介绍,他们清醒而不盲目,通过丰富详实的调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近段时间,总能刷到HR用“背调”威胁劳动者的案例,似乎即使劳动者就算被用人单位录用,可只要劳动者“不听话”,用人单位随时能够辞退劳动者。由此来看,“反向背调”就是一项必不可少,而且意义重大的准备工作。现在大学生们的“反向背调”,正是在努力避免被用人单位的自我吹嘘所蒙蔽,充分利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为职场带来新的风气。
事实上,“反向背调”就是正在择业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一种方式。这种择业方式,早已有之,但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对于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敏感性要远高于以前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组成也更加多元和社会化,所做的背景调查更为细致全面。他们重视选择的自主性,更能利用自主性去消除自己与雇主的信息差,避免把自己宝贵的青春浪费在不适合的工作上。
“反向背调”风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年轻人择业时考虑的首要目标已不仅是薪酬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工作体验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反向背调”,增加了年轻人进入前景广阔、加班少、人际关系简单的就业平台的可能性,有利于帮助年轻人维持奋斗向上的精神姿态,避免滋生“躺平”和“摆烂”的不良风气。
年轻人要善于利用“反向调查”,不但可以将调查结果用在筛选求职公司,并且也可以凭借着对公司关注点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准备自己的面试材料,积极主动地把面试官引到自己想向其展示的方面,来取得较好的面试效果,一举两得。
“反向背调”是年轻人有能力的一大佐证,也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大共识,对于每个待业的年轻人来说,“反向背调”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只有深深把握自己的主动权,才更有可能做出有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良好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兰玖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