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判赔十倍值得商榷
2022-04-23 09:18:00 字号:

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判赔十倍值得商榷

青椒文顶图.jpg

□旷云希(湖南女子学院)

4月21日,“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法院判其退赔5万”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重庆的王女士销售自家手工制作的粉蒸肉等土特产时,遭遇“职业打假人”邵某起诉,指其为“三无产品”。最终,法院判决王女士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十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

有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大事,邵某这么做没错。确实,毕竟是要吃进身体的食物,对其质量我们应该要严格把关,“职业打假人”实际上有益于消费者。再则,邵某的举报,即便道德动机不纯,但并没有超脱法律的框架。

但是,也有不少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要知道,王女士一家都是很纯朴典型的农民,他们卖熟肉,销售食品,赚的也不是什么大钱。十倍赔偿,邵某的“职业打假”,法院的十倍判赔,对这个农村家庭而言,可能是一次伤及其“经济命脉”的判罚。

当然,这不是说“谁弱谁有理”,就该去予以“特殊照顾”,而是说,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和挽救,过重的判罚,只会让违法者难以“翻身重来”,谈不上公平合理,达不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

事实上,此案的十倍判罚,从法律本身而言是值得商榷的。

比如,有律师就指出,“若食品本身并没有存在质量问题,只是外包装标注不符合规定,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应当不适用《食品安全法》的第一百四十八条的惩罚性赔偿”。

这位律师还举例指出,“商超也销售与本案产品类似的熟肉制品、凉菜制品等散装食品,消费者均是用食品购物袋包装带走,超市不可能在每一份包装上标注产品信息,如果认定这些包装的产品也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那么显然不符合基本常识和消费习惯”。这正与大众的经验认知相符。

目前,王女士打算继续申诉,“不论输赢,也要表现自己的态度”。此案备受舆论关注,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希望司法部门能够审慎处理,交出一张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旷云希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