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霞(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山西太原一公司招聘引发争议,该公司在任职要求中写道:底薪是一个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确保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不被饿死而给予的帮助;忘记底薪,忘记双休;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底薪、靠双休实现的。在引发质疑之后,4月27日,公司回应尽量改正,这份工作有底薪,是单休。(4月28日 华龙网)
“没有人发财是靠打工”“我上班不是为了成功,而是挣钱”“你不招人也别玩洗脑啊”……该公司的奇葩招聘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大量吐槽。确实,招聘方的言论纯属偷换概念,连基础的逻辑都不对。首先底薪是基础工资的一部分,是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的报酬,却被说成是“人道主义援助”,像是公司“好心施舍”一般,完全抹杀了劳动者的付出。
其次,成功的因素不止一种,和双休的关系也有待商榷。况且不是所有人工作都是为了追求“成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首先是为了食物、睡眠等生理需求,即工作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一上来就大谈特谈“成功”“理想”,无疑是在给员工“画大饼”,忽视了员工个体化的正常需求。招聘网站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65%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最关注薪酬福利。可见,薪资福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就职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劳动者的职业选择,而非单一的“成功”追求。
再者,双休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却被该公司强行和“成功”画上等号,公司背后的意图显而易见,无非是希望劳动者多支出时间,多付出精力。但这种借口显然十分拙劣,就像部分网友所言:“把压榨说得如此高大上。”近年来,996、007、社畜、内卷等新词无不折射出职场的高压状态,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当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现实残酷,但“拿命换钱”“压榨员工时间、劳动强度换取利益”的显然并不正确,如此把劳动者物化、机器化,是种缺乏人性关怀且十分短视的行为,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太原这家公司的招聘言论并非个例。此前各地就有诸如“喜欢双休的没事业心”“不加班的都是垃圾”“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等等带有侮辱性的招聘语言,这些无不折射出企业过于“利欲化”的价值观。
须知企业与员工是劳动关系,二者相互选择,应当相互尊重理解。若企业始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挑选、审视甚至要求员工,忽视员工的正常需求的话,那必将遭到员工的反抗。对此,企业也应吸取教训,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招聘模式和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依靠“成功学”包装的打压、压榨,实在难以留住员工,更遑论“真心”相待。
来源:红网
作者:夏明霞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