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卿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部分媒体和机构将“有偿劳务”与“志愿服务”混淆,出现了“月薪万元招募志愿者”与“志愿者补贴万元起”等不当混淆志愿者概念的行为。随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此事再次编发2020年3月22日声明:任何不当混淆志愿者概念的行为都应立即停止。(4月29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武汉到辽宁,再从辽宁到上海……他们就像一颗颗星火,于群众中点亮,这些志愿者温暖了2020年那个冬天,也温暖了2020年以后的冬天,更温暖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志愿服务,核心在“志愿”二字,其主旨精神在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根本宗旨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可能是冒着生命危险于深夜的义务接送;可能是偷偷在派出所门口丢下一箱N95口罩的转身回头;可能是隔离方舱里的连续奋战;可能是无数卡点的昼夜执勤;还可能是出自于你、出自于我、出自于他的脸上一抹鼓励的笑容……志愿无价,因为大爱无价,成千上万志愿者愿意把无价的爱送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志愿无价,因为生命无价,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志愿服务条例》,同年12月1日施行,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志愿服务法治化并不代表它可以商业化。试问,你能给那些连续奋战数十天、上百天的志愿者多少钱?你能给每日与病毒“零距离”接触却从未退缩的志愿者多少钱?你能给那些在方舱中奋战的解放军、广大医护工作者多少钱?你能给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成千上万志愿者多少钱……
“高薪聘请志愿者”的行为,是人为将“高尚”变成“高薪”、将“向善”变成“向钱”。归根结底,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这种社会正能量的行为缺乏战略眼光。虽然,这可能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但在网络传播如此迅捷的当下,如果任由“高薪聘请志愿者”这样的事情泛滥,这是对疫情防控战斗中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的广大志愿者的不尊重,也不利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可以说,志愿服务是我们日常生活,尤其是全民抗疫这样特殊时期中的一抹亮色,彰显的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社会风尚,岂是一万元、两万元所能衡量?因此,要么,停止高薪聘请志愿者的行为;要么,将这种核酸采样工作市场化,但不要冠以“志愿者”的名头。其实,与其挖空心思在如何招募志愿者上,还不如踏踏实实、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多做些实事,这才是为民服务的根本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孙一卿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