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职业不分贵贱,大学生的“另类就业”应被理解
2022-05-01 20:29:23 字号:

职业不分贵贱,大学生的“另类就业”应被理解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刘梦蝶 (郑州大学)

湖南省新邵县新田铺镇小水庙村,以毕长相为代表的5个90后大学毕业生相约在此组团种田,成片的农田整齐地镶嵌在阡陌和水渠之间,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今年,国家惠农政策更多,毕长相流转土地承包了5000亩,都种水稻,预计出产稻谷2500吨,综合产值1200万元。(4月30日 《光明日报》)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毕长相并不是个例,前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做家政,后有211高校女硕士二次择业投身修脚行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了一条看似有悖于传统观念的就业道路。对此,有不少人表示难以理解。但笔者以为,职业不分贵贱,更不应被划分为三六九等,消除名校光环,打破原有的职业“鄙视链”,每一种“另类择业”都应当被尊重。

单从大学生自身而言,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个人的选择,外界不应该也不能够戴着有色眼镜,对他们的个人选择予以过多的评判。在精神物质财富极度丰富的今天,大学生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我们也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祛魅化。无论是根据所学专业选择职业,还是突破专业限制进行二次择业,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与鼓励,“局外人”们不应对此指指点点。

更何况,在考研、就业形势都较为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另类择业”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后疫情”的时代条件下,越来越多人挤进了考研的热潮中,而互联网大厂的相继裁员也让大学生的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突破原有专业限制,进行另类择业就业,是突破职业偏见、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做法。

除此以外,大学生投入这些看似另类的职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份职业注入新的活力。毕长相等人所从事的种田,和我们传统观念中的种地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依靠机械化,操控植保无人机,驾驶各种旋耕机、收割机,提高水稻产量,与其将此称为种地,倒不如称其为产业。在职业选择愈加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范围也越发丰富,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大学生为传统职业注入科技活力,不断打破社会对这些职业的刻板印象,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些被低估职业背后的价值与发展潜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支撑,职业本无高低,一份职业的出现,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所谓的职业“鄙视链”,部分大学生一心求热的心态,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大学生们也不必被所谓的热门职业束缚住手脚,遵从内心,无论是选择专业就业,还是另类就业,都应该受到理解与尊重。

来源:红网

作者:刘梦蝶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