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潇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此前,张庭、林瑞阳夫妇因从事传销活动被调查处罚。不过有媒体于24日报道称,张庭、林瑞阳二人对上述处理表示不服,指责石家庄裕华区市监局、裕华区法院对自己旗下公司的处罚存在重复立案,称已聘请律师对此提出复议。截至目前,涉及本案的有关部门尚未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台媒在相关报道中还指控,有关部门对二人的处罚措施是“针对台商”“割韭菜”。(5月25日《环球时报》)
从去年底开始,张庭旗下公司涉传销案引起网友关注。静下心来,不难发现一些言论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即便张庭一方向裕华区市监局、裕华区法院提出复议、反映情况,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法律程序。但在明星效应甚至非法律因素的解读下,事情在少数人眼里变得“夸张”起来。
吃明星的瓜,在舆论场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客观地说,舆论对明星的关注,不少时候能倒逼明星遵纪守法,而有时,一些“关注”本身就是为了“博取关注”,要么娱乐至死,不讲因果关系、整体与局部等最基本的逻辑,攻其一点,不论其余;要么上纲上线,将原本普通的事件绑上某个宏大议题的战车。这种风气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舆论场的健康和平衡。
摘下有色眼镜,这次热议的本质,仍然是一场法律纠纷,应当在法律框架之内解决,不应涉及其他。一方面,无论是明星还是台商,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权,都必须遵守法律,合法经营;另一方面,无论是谁,在认为权利受侵害时,都可以寻求法律救济,这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不应有任何道德争议,也不值得炒作。
杜绝某些“猪养肥了该宰”的网络极端言论和阴谋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法律的归法律。近年营商环境的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少数人三两句质疑就能否定的。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查处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绝对不是伤害营商环境,反而是维护营商环境、保护公平竞争。这种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继续依法维系,需要坚持程序正义,以免落人口实。庆幸的是,广大网民已经渐渐成熟起来,在一次次被反转、被娱乐的事件中,大家已达成最基本的共识:法律是一切舆论争议最好的定海神针。
来源:红网
作者:韦潇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