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书评 | 《社会与经济》:我们无时不刻不生活在网络关系中
2022-05-30 17:07:44 字号:

书评 | 《社会与经济》:我们无时不刻不生活在网络关系中

□申萱怡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与经济:信任、权力与制度》是格兰诺维特耗费20年集大成之作。该书中,格兰诺维特把经济行动和制度视作是由参与者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所要实现的各种目的所产生的,而经济行动的深层次逻辑是“嵌入”在社会关系这一复杂且不断发展的系统之中的。

具体而言,该书提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于,人们在寻求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同时,都会将“他人”视为其主要考量对象。而经济效率仅仅是人们在寻求社交、他人认可和社会地位时无意中获得的一种副产品。再者,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任何经济规则都不是孤立于其它法则之外的,并且每一条规则都会在更大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中演变,化为人类社会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而这些法则也只有汇集起来,才能被视为具有重大影响。

在本书中,格兰诺维特重点讨论了三个主题:信任、权力、制度。

先说说信任有什么用?信任在人们的交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来自于人们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比如亲属关系或者过去的生意。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压力”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而不好的声誉可以直接造成经济和社会代价的增长。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交易历史的信任或者团体认同所产生的信任已经不够了。而这时,诸如第三方监管账户和信贷评级等制度就会取代信任。

权力又来自哪里?通常有三种来源:占有资源、具有合法性、影响议程。换而言之,当人们占有某种关键资源,或是将自身的行动赋予合法性,或是影响了某项议程时,其便拥有了权力。关于“影响议程”所获得的权力,作者引入了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提出的“结构洞”概念,在“网络的各个断片”(network segments)之间,信息或资源需要通过某种“连带”进行传递,而倘若“连带”是惟一的传播方式,则“连带”则会具有了某种战略优势的属性,也就是“权力”。15世纪佛罗伦萨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就是占据了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结构洞”,因此才让美第奇家族拥有无可替代的权力。其实,在经济学中,在一个市场上“贱买”,然后在另一个市场“贵卖”的“套利”行为,就是一种“结构洞”的表现。套利者从结构洞中开拓利得,意味着他在两个市场中都各有涉足,并利用价差来挖掘收益。以此为基础,我们不妨重新理解“垄断”的内涵。判断是否存在“垄断”,并非看企业是否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或形成了价格同盟,而是看它是否“积极操纵市场,以维持其分离状态”。

制度能解决什么问题?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持久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特征(规定、规则、程序),它们让行为“结构化”,并且不容易改变或不能在瞬间改变。书中提到制度塑造了参与者对自己所处境况的思考,建立了某种规范性的压力,迫使参与者采取一定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是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时认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换言之,制度只是背景,而个人在与制度互动中形成的多样化的信任、规范和权力才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网络便是这一互动发生的场所所在。当个人选择一定的制度框架来框定其行为时,通常不是在孤立状态下做出此种选择的,而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人因为立场不同,完全可能会选择不一致甚至有所冲突的制度框架,典型的例子比如丈夫与妻子,或工人和雇主所选择的制度框架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本书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即我们无时不刻不生活在网络关系中,在做出决策时、信任他人时、施展权力时、遵循制度时,我们都在受着网络的影响。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隐形关系网络”的存在,我们以个人的独立意志,自身遵循公认的制度和道德标准,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可是,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做出的决定都潜移默化受到整个网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与自己是有很大不同的,鲁莽地“推己及人”,往往并不可取。

来源:红网

作者:申萱怡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