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段时间,因小麦价格高位波动频繁,一些投机商意欲通过囤积粮食、操纵粮食价格等行为搅动粮食市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粮油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严肃查处粮食收购垄断或者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6月2日《经济日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要求严肃查处粮食收购垄断或者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释放出了一个比较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对于胆敢“操纵粮价”的行为 “零容忍”“强监管”。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国小麦进入了收获期,金灿灿的麦田里,人们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一些投机取巧者开始“操纵粮价”,各地都出现了“市场粮价波动”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粮价开始走高,比保护价收购的价格“高高在上”很多。笔者就生活在农村之中,我发现,一些中间商将小麦的价格提高到了每斤1.5元—1.6元,而且有继续走高的苗头。当然,价格的走高,对于种植户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是,需要知道的是,粮食的价格牵涉着很多的环节,粮食价格走高如果出现了“极端现象”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不少行业。
既要保护种植户的利益,也需要维护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这才是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面对出现的有人“操纵粮价”的情况,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零容忍”,对于那些故意恶意竞争、恶意收购、去向不明的收购商,需要执法的零容忍,不能让他们扰乱市场秩序。一个是“强监督”,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的研判,加大市场的管理,加大市场的监督,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国家粮食收购储存部门需要提前做些事情,做好应对工作。
当然,有关部门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种植户的种植热情,如何将更多种植户的销售渠道引导到正规渠道上来?粮食价格要维护好种植户的利益,让种植户心甘情愿将粮食销售到正规渠道。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自给率达到100%,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少量进口主要是用来调剂余缺。从这个角度来审视的话,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不能不直面的是,由于受到了国际粮食形势的影响,粮食安全的事儿需要更加放在心上,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民生稳定,容不得出现丝毫的问题。中国人端稳中国的碗,必须是底线要求。
对于操纵粮价的行为,打击“没良心”的扰乱市场的人,需要人人心都“有粮心”。因为,粮食事牵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