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津锐(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魏猛
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惩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6月7日 《北京日报》)
对于直播带货这种形式,人们早已屡见不鲜。上到豪车奢饰品,下到家用小零货,几乎什么商品都被搬到了直播营销的平台上来,随着直播带货的范围扩大,一些与医疗产品沾边挂钩的商品,也同样变为了商家捞金的利器。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销售力度,将商品与权威的医务人员拉扯到一块,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宣传策略。然而,当销售这种商业行为与专业的医护人员碰到一起,显然是一件十分不妥当的行为。
笔者认为,对于普通的商品而言,广告本身就是产品质量的一种隐在显现。当商家愿意花费重金请求明星代言或大主播协助带货时,反过来可以体现商家对商品的自信。然而,在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上,一方面,医务人员本身难以对自己协助销售的商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能靠商家提供的物料来做出反馈,另一方面,需要医务人员的“职务之便”来销售的商品,显然往往是对百姓生命健康、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在此过程中,即使是极少部分的消费者因为不负责任的销售而受到影响,也仍然是相当恶劣的。
医务人员是救死扶伤的重要职业,因为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使得他们身上天然带有权威的成分。也正因为如此,医务人员更应该洁身自好,不可让商业营销肆意钻入医疗领域,不可辜负患者和广大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对于商家来说,营销应当是适度有限的,应该清楚不是什么领域都可以无孔不入地插入宣传和销售。毕竟,生命健康是无价的,良心尊严也是无价的。
来源:红网
作者:周津锐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