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色精神传家宝,青春奋斗谱新篇。为推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承担“育新人”使命,红网“青椒计划”推出“精神谱系青年谈”视评专题,邀约大学生畅评百年党史中不朽的精神,为新时代打CALL。本期由重庆大学王瑞琳评学抗震救灾精神。
□王瑞琳(重庆大学)
以青年视角,践悟红色精神。大家好,我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王瑞琳。
我来自四川,2008年5月大地深处传来的轰鸣,我至今记忆犹新。地震给人们带来创伤,但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崇高精神,更是让人们携手同心,走出苦难,重建家园。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是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凝聚力,是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精气神。
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前不久,四川芦山又一次发生6.1级地震,其中,一位年近花甲、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张涛同志,通宵达旦开展救灾物资调配工作,为抢险救灾的物资需求“兜好了底”。
灾难面前,党与人民始终站在一起。
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抓好灾后重建,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一次次“担得起、扛得住”的抗震救灾斗争,催生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抢险现场不畏艰难,灾后重建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我们青年人尤其要将它转化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砥砺前行,成为理想远大、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瑞琳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