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江白鲟悲歌,敲响生态警钟
2022-07-22 21:18:39 字号:

长江白鲟悲歌,敲响生态警钟

□谭成花(重庆大学)

7月21日,我国长江特有物种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告灭绝,且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有2/3正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成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物种。“灭绝”二字,沉重无比,让人五味杂陈。不少网友感叹“最后一只长江白鲟,该有多孤单啊。”

当世界上最后一只白鲟,在广阔长江的某一角落孤独死去,带给人类的不仅有悲伤,长江白鲟的悲歌,更应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维护生物多样性,人类任重道远。

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纵横驰骋,走过白垩纪、熬过冰河期,最终在这个科技日益昌明的时代,走向灭绝。这不仅是自然的损失,也应引起人类的反思,当无数动物濒临灭亡,无数生命命悬一线。人类又当何如?正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篇所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长江便是中华民族一条重要的生命线,无数水产资源孕育了无数百姓,见证沧海桑田。而人们长期过度地索取,早已让其疲惫不堪。如今,人们也应当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是救它也是救己,江若无鱼,怎为江?何以渔?事实上,不止白鲟,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种苗发生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90%以上。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生命的逝去,更难过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物种会因为人类活动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而逐渐从地球上消失。

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与过度的人类活动紧密相关,而人类也终将会饱尝苦果。无疑,长江白鲟的灭绝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文化饮食息息相关。水利工程、非法捕捞、航运采砂、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步步侵蚀着它们的家园,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在“中国淡水鱼之王”再无踪影的当下,拯救长江濒危动物,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也没有时间再去犹豫,保护长江生态,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关键节点。

每个物种都是生命的奇迹,存在无限可能,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和不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来都不是一句空飘飘的口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当下。同样,拯救濒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节点即是当下。建立生态修复、实施禁渔政策、建立濒危动物保护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系统性保护机制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是从根本上保护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解决办法。

保护环境、遵循自然,是中国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思想,老子曾在《道德经》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无论是人、自然还是动物,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皆为一体,均应遵守“自然而然”的自然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只要即刻行动,保护得当,让维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共识,避免其它动物重蹈白鲟覆辙。

江河是广阔的天地,或许还有很多濒临灭绝的生物不为人知,隐没于江涛之中,或孤苦无依,或渴望拯救。希望,长江白鲟灭绝终是虚惊一场;希望,白鲟悲歌,不再响起,生物灭绝到此为止。

来源:红网

作者:谭成花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