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8月12日,网传河南周口市郸城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请大家谅解”。当晚,该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郸城公交确曾发布上述公告,公告所述内容也都属实。由于尚不能确定何时能恢复运输,同时接到上级通知,公交公司已将该公告删除。13日,该公交公司发布了恢复运营通告,公交已正常发车。相关负责人称,拖欠的工资尚未拨付到位,营运情况仍有不确定性。除经营困难外,最近两三年没有收到政府的新能源车补贴。(8月13日 第一财经)
虽然目前郸城公交已经恢复运营,但拖欠驾驶员的工资还没发放到位,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运营情况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仍然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毕竟,公交车司机也担负着一家人的生活。
郸城公交公司为何会出现经营困难,乃至拖欠驾驶员工资而停运的情况呢?其中的道理也好理解:近几年,私家车增多,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争夺市场,公交车乘客减少。另外,这两年出现的疫情,导致公众出行量有所降低,公交公司入不敷出,难免出现运营困难。
其实,不仅仅是郸城公交公司,很多公交公司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特别是自负盈亏的私营公交公司。比如,近日就有网友反映,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公交班次减少、等候时间长、有线路停运等情况,博罗县交通运输局的回复是:当地公交企业遭遇经营困难,目前已拟定补贴方案待审议通过。由此可见,不少地方的公交公司,都面临着经营“寒冬”。
表面上看,既然公交公司是自负盈亏,政府就不必兜底。但是,我们还应当考虑到,在特殊时期公交企业的真实困难。比如,疫情期间,公交公司响应政府号召停运,这部分损失政府是否需要弥补?再者,公交车满足了民众的低价出行需求,契合了政府的低碳环保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公交依然具备公共、公益的属性,政府能否当甩手掌柜?值得追问。
郸城公交公司提到的“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中央财政层面实行了4年,但已于2020年停止。此后,各地应当根据自身财政状况,决定是否延续。其实,今年5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财政发布《关于交通运输行业助企纾困政策的通知》,拿出了6000万元为全省交通运输业纾困,这对困境中的公共交通业,也算是雪中送炭吧。
当然,郸城公交公司自身经营也存在一定问题,公司领导不妨反思,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自救。不过,既然县城公交依然是一项民生保障,政府就难以“甩手掌柜”自居。窃以为,出现公交经营困难的地方,当地政府应当考虑出台优惠、帮扶措施,协助申请低息贷款,乃至考虑特殊时期的公交经营补贴。当地公交公司倒闭了,停运了,民众出行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停摆的还有政府形象和民生。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