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宇(海南大学)
8月20日,澎湃新闻发布的一则新闻使用#中国家长开始送孩子泰国读书#话题,将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送孩子去泰国国际小学”热潮带入了广大网民的视野。新闻中的主角宝妈叶子,在多次去泰国旅游和考察后,决定将孩子送入自认为性价比更高的泰国国际小学,并辞职陪伴读书。在此话题下,众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多数表示嘲讽和指责,认为家长将年幼的孩子送入教育并不顶尖的泰国读书,是愚昧盲目地选择“留学捷径”,既不能保障教育水平,也无法确保获得留学归国特权。(8月20日 澎湃新闻)
应如何看待中国家长送孩子去泰国接收小初教育?诚然,泰国不是欧美国家那样的“完美”留学选择,但却是为教育劳苦用心的家长,在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下作出的认真选择。在国内,教育始终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背景下,不少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
然而,当前部分学校采用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这推动构建了一个趋于内卷的应试教育环境。而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又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素质教育的门槛。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家长的圈子、户籍、学区房等经济人脉资源,也一定程度上框定了教育资源的上限。在这场教育投资中,没有胜算把握的家长开始将目光转向寻找更适合孩子的教育场所,泰国国际小学这时候进入到了他们的视野。
在澎湃新闻报道中,叶子等父母选择“不完美”的留学国家泰国,一方面是因为泰国国际双语教育发达,且学费低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教学氛围相较于国内内卷环境节奏更慢。其次还有地理位置较近、消费水平适中、生活习惯相近等原因。该话题下,一些对泰国教育有一定了解的网友,也简单介绍了泰国的国际教育情况:虽然教学资源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获得移民权利也并不容易。但其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幼儿身心,双语教育性价比更高,小初高学籍更容易受到欧美认可。
由此看来,从小学开始将孩子输送到泰国的利弊权衡,早已在这些父母的考虑范围内,并非一味盲目的赌博式选择。留学泰国的孩子,并不是也不能像网友想象的一样,轻松获得泰国国籍或留学身份,走上“低分高就”的回国高考捷径或入学欧美高校。与其说家长送孩子去泰国读书是走留学捷径,不如说是短暂退出不适合孩子的内卷赛道,在经济条件限制下选择更平稳的慢速赛道,既没有停滞不前,也没有超负荷运转。在出国获得暂时的缓解后,家长和孩子们都必须面对新的升学赛道。
总体而言,送孩子去泰国接收小初教育,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热潮,目前看来没有影响到国内义务教育模式的趋势。教育模式从来没有统一标准的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应尊重极少部分家长出于孩子自身情况考虑,做出的“不完美”留学选择。
当然了,部分网友的担心来自于国际教育的过度营销乱象,担心幼儿父母被中介机构的信息差蒙骗。这部分善意信息需要家长关注,既然能够投资学费和陪读时间给孩子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在选择时投入足够心思考察和比较。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过,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无论是选择安于国内教育,还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泰国留学抑或是欧美教育,都需要回归尊重天性培养习惯的教育本质。
来源:红网
作者:张欣宇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