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近日,网友“天一水晶街”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孩子就读于镇海艺术实验小学。前几天,家长都接到了来自学校的通知,大意是暑假里,学校教室进行了护眼灯改造、墙壁粉刷、软板安装等一系列工程,尽管工人们已经把建筑垃圾处理掉了,但教室桌椅摆放较乱、粉尘较多。因此,学校动员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一起打扫,并建议使用吸尘器。(8月30日 中国宁波网)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学期对教室开展一次大扫除,可以说是开学的第一堂“劳动课”,怎能让家长代劳?笔者认为,学校不该转嫁自身的责任,动员学生家长帮忙打扫教室的卫生,一些能够由学生承担的校园劳动,还应当结合劳动教育的实际,组织由学生自主完成,切切实实上好劳动这堂课。
宁波这所小学在暑期对教室进行了改造施工,尽管工人们已经把建筑垃圾处理掉了,但桌椅堆成一座小山,还有很多杂物,灰尘更是积得厚厚的,清理起来有很大困难。如果让小学生来处理和清扫,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们也无法承担。而动员学生家长自带工具来打扫,也是不妥当的。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也属于施工后的垃圾,学校有责任安排保洁人员或教职工统一清理。而学校为了节省资金和成本,让学生家长们代劳,等于转嫁自身责任,薅家长的“羊毛”。
现如今,一些家长过于心疼、宠溺孩子。学校如果开展大扫除等劳动,有不少低年级孩子的家长便自带工具,到学校帮助孩子劳动,甚至花钱雇佣清洁工帮孩子打扫教室等卫生。殊不知,如此溺爱孩子的方式,不仅养成了孩子不愿意劳动的惰性,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目前,许多学校对劳动教育有偏见,要么不重视和开展相关劳动教育,要么劳动教育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新学期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同语文、数学一样的独立课程,可以扭转对劳动教育的成见,对促进劳动课程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新学期开学前,学校一般会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大扫除活动,特别是对教室的整理和清扫。这样的大扫除活动,除去一些建筑垃圾等该由学校处理的外,不该对家长“劳师动众”,应当作为开学的第一堂“劳动课”,提供一些必要的劳动工具,在老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来完成。这既是落实劳动课的具体实践,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劳动锻炼的良好体验。
在“双减”政策下,各学校应更加注重劳动教育。校园大扫除等劳动,不能再让家长代劳,学校应当结合劳动教育实际,认真安排和上好每一节劳动课,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来源:红网
作者:丁家发
编辑:吴雨林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