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对“专家踩地毯下地”的回应,网民为何不买账?
2022-09-03 17:15:23 字号:

对“专家踩地毯下地”的回应,网民为何不买账?

□许卫兵

近日,一则“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9月1日下午,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粮研究所(贵阳综合试验站)会务组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田间铺设的并非“地毯”,而是出于安全考虑铺设的土工布。(9月1日《新京报》)

有网民在新闻后面跟帖称,专家不接地气。网民对贵阳综合试验站的回应似乎不买账,为何如此?

根据新闻报道图片显示,当地活动组织者不仅在玉米地里铺了土工布,玉米地旁边平坦宽阔的地面上也铺了土工布,专家在平坦地面上行走,其滑倒的概率有多大?可见,铺土工布可能并不全是为了专家行走安全,而是让活动现场显得有气派,让专家在田间行走时鞋上不沾泥。

针对网友 “是将玉米砍掉在地面铺设的地毯”的质疑,当地解释说“路是预留的观摩通道。”严格意义上讲,观摩通道虽然开辟在玉米地田里,由于不长玉米,相当于田垄,处于玉米地边缘。专家在通道上只能观察田边玉米的长势,无法看清田中央的玉米,评估玉米长势容易以偏概全,形成误判。

常态下,专家到田地间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往往踩着黑泥土,站在田地中央,向农民传授种植技巧、经验,要点、注意事项,这样的专家平易近人,有亲和力,也能反映其务实作风。试想一下,如果专家担忧田地泥土弄脏鞋袜,只在铺土工布的地面行走,那么,其有多少热情走进农村,与农民交流?他们又如何搜集农作物生长信息,验证相关研究课题成果?专家走在土工布上观察玉米,在观感上与农民若即若离,产生距离感。

陪同官员与记者簇拥着专家行走在土工布上,显出专家的尊贵且荣耀,这与专家身份有关。平时,农户在试验田种植玉米,当地技术人员下地观察玉米长势,不可能在下雨地滑,在田间专门铺设土工布。此时,谁会考虑他们的安全?护专家的安全,对他人则置之不顾,一条土工布立即区别人的高低贵贱,制造出人的地位不平等。

领导也好,专家也罢,应该保持亲民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专家行走在土工布上,不能全貌观察玉米田,也因为享受特殊待遇遭到网民的质疑和调侃。这种民意表达提醒相关组织者,要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活动,不要让百姓对领导和专家敬而远之。

来源:红网

作者:许卫兵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