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不统一组织教材编写,劳动教育就该尊重实际
2022-09-21 16:26:34 字号:

不统一组织教材编写,劳动教育就该尊重实际

□朱小峰

据澎湃新闻报道,教育部网站9月19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公布了教育部经商财政部答复“关于加强农村素质教育的建议”的具体内容。其中提出,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鼓励学校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劳动课程资源。

毋庸置疑,劳动教育必须以实践为主,项目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劳动教育不能是纸上谈兵,必须有具体的实践项目抓手,应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种劳动形态的安排,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元化路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是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目的就可以实现了。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学校分布广泛的实际,决定着学生劳动实践的丰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在地区之间、民族之间都有明显存在。比如,城镇里的孩子,劳动只能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而且只能是家务性劳动。而对于乡村里的孩子来说,劳动可能还要包括适当的农业生产,在农田里干活或者到草原里放牧,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差异性,既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题材和载体的丰富性,也为教育工作者在劳动教育的推广和实际实施提出了生活化、差别化、实效化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求,如果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劳动教育的教材,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不安排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各地各学校的劳动教育安排,在尊重实际的同时,必须要做好体系化安排,不能以个性化为理由,把劳动教育拆解成随意性活动,破坏了劳动教育的整体德育功能。比如,劳动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教育,不是强制性劳动,要让学生对劳动对象有兴趣,产生情感投射,劳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本身的教育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劳动教育究竟是何种形式,不仅要符合实际,还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这种安排,真正愿意投入身心加入到劳动的过程中来。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小峰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