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安(重庆大学)
近日,一则母子双双上浙大的新闻备受瞩目。护士陈岚考上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成为了自己儿子的“学妹”。陈岚的心里一直有个求学梦。1993年她从金华卫校毕业后进入医院实习,期间她参加过普通高考,落榜后在职读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正是在梦想的驱动下,陈岚给2017年给自己设定了读博的目标。第一次申请浙大失败后,她也并不气馁,而是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在一步步过关斩将后如愿被浙大录取。(9月26日 光明网)
网友们也为陈岚喝彩“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真·活到老学到老”。陈岚中年勇于追梦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突破“社会时钟”的一种可能性。
在求学的路上,陈岚也听到了许多不支持的声音。2016年,已然是主任医师的她本可以安稳工作到退休,但陈岚偏偏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毅然申读博士。像陈岚这样的“逆社会时钟”者如今愈来愈多,重庆大学毕业4年的李先俊选择重新参加高考考取中医院校,52岁的鲁新林通过高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一种逆“社会时钟”而上的勇气,一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社会时钟”,是社会文化规范下对个体的一种要求,它强调我们在什么阶段就该做什么事。绝大部分人都沿着一条既定的轨道而行,读书工作,再到结婚生子、退休养老。“社会时钟”并不是一种人生限制,而是长久时间和文化沉淀下大多数人的共性选择,但它不应、也不该成为唯一的选择。
“社会时钟”可能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的“最优解”,但却不是“唯一解”。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自己的迷茫期,但关键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李先俊在工作4年“试错”后认真考虑过自己的未来,毅然选择重新高考就读自己真正热爱的中医学专业,陈岚和鲁新林则是为了心中之梦在中年踏上另一条轨道。他们身上的闪亮点在于,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对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敢于突破自己、勇往直前的决心。反观那些紧紧依附在大多数人背后,拒绝思考和虚度光阴的人,他们在错误的方向碌碌无为一生,这样的“顺社会时钟”者”才是对自己最不负责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我们能称赞那些走在前面的“神童”“天才”,也应去鼓励和包容走在后头的“逆社会时钟”人群。走向开放包容的社会应该能接纳更多的可能性,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何况,人生不是一条条赛道,我们并不是在比拼谁先到达终点,如果一直时时关注别人和进行比较,反而可能会错失了道路沿途的风景。无论是顺“社会时钟”而行,亦或是“逆社会时钟”而上,重要的是: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的方向,莫让他人的目光、年龄限制了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来源:红网
作者:陈迪安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