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传统文化芬芳愈加醇厚
2022-10-08 15:39:54 字号:

让传统文化芬芳愈加醇厚

鱼予

近期,由王文章主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出版。该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历时6年,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撰写,31个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词条规划和内涵阐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遗总体面貌,反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保护非遗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突出成就。(10月7日 人民网)

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和一个街道社区的生活方式。它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涵盖了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遗保护工作不仅是赓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举措,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由此,非遗保护犹齐抓共管。

把非遗与时代契合。或许,时光更替,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新的科技,正在取代着旧的技艺,在新的时代里暗淡下来,悄无声息地退出人们的生活。那么,如何珍爱我们民族文化历史光彩,如何光大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如何使这些将要淡出人们生活、消失于时代烟尘里的民间艺术,重放异彩?如何在新的时代阳光下,走进新的生活,使它演进成一个产业,推动时代的发展?显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从基本理论,涵盖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到制度机制等做作一全面概述,对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裨益。

非遗文化不仅是文明进程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赋予非遗文化更强生命力,才能让非遗文化更好地留下来。更好地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源流、生成背景、技艺特色、文化价值、生存现状,对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师承渊源、传承实践、主要成就等进行了清晰的了解,不仅带给民众视觉冲击力,更是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拥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让年青一代与非遗文化相遇,定能增强非遗的艺术感染力和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能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承历史文脉,就得让非遗文化留下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弘扬和繁荣,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形成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向心力必要保障。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已然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尝试,从非遗传承人和非遗资源的保护到非遗的创新发展再到对外宣传交流,从田野间的非遗形态到搬上舞台的集中展示再到《大辞典》对大众的普及探索,只要不断深挖非遗文化价值内涵一直在路上。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守护好非遗时代韵味儿,就能闯出一个崭新文化的市场。

最美积淀,最新传承。保护非遗,要牢记传统;焕发非遗的活力,则需要创新让新彩依然。无论是一瓶酒、一幅画,还是一块刺绣、一身银饰,抑或是一根竹子、一瓶醋,多一份惊喜,就多一份新意。把非遗代入当下的生活,让非遗与时尚实现矛盾的统一,非遗才会大放异彩,非遗才能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活力,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标识,穿越千年时光。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