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淳(北京大学)
每隔一段时间,一些商业大佬、专家教授、人气明星在采访中道出的人生感悟或奋斗语录总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年轻人普遍喜欢这些仿佛坐着时光机而来的“秘籍”,希望能因此少走弯路或顺利通关或寻求心灵慰藉。但是,不同成功者的感悟不同,甚至有的相互矛盾。年轻人们面对铺天盖地的成功感悟不仅没有增加面对未知的信心,反而进一步加剧自我怀疑。比如有著名企业家说“年轻人不要太努力,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而另一位著名企业家则认为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的安逸,不付代价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年轻人越是焦虑,越是喜欢去从成功者讲的那些道理中寻求某种安抚、确定感和方向感。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道理不必“早知道”。
“早知道”的道理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催化剂。过早知道这些所谓过来人的道理反而会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错过奋斗过程中的风景。在着手某事到结果产出中间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奋斗阶段,这其中就蕴含着多种可能。张朝阳说“年轻人不要过度努力,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是他在商海中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得出来的感悟,而这些感悟是建立在他长时段的全力以赴之后对他过往的总结和与自身的和解。当你认清自身、明确目标再全力以赴的时候,你又会收获不同于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结果和感悟。过来人的经验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每一代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都有其独特之处。无论在哪个时代,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一定失败。
脱离于亲身经历的道理只是空洞无力的“教化”。“早知道”的道理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次上,而不是融于你的血肉当中。很多道理只有亲身经历,甚至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内化于心。这就像即使我们能穿越回自己的叛逆期,告诉年少的自己过来人的感悟,也不一定会改变那个时期自己的叛逆一样。在年轻时,知道道理就只是“知道了”,不是“理解了”,更不是“消化了”。只有受过感情的伤才会去珍惜难得的真心;只有忍受过蛀牙的疼才会好好爱护自己的牙齿;只有拼命努力过才能知道自己行不行。事实上,我们从教训中学到的往往比经验更多,而只有自己摔倒后爬起来才能称之为教训。
或许,你并不是想听过来人的道理,你只是想把这些道理作为你做选择的背书。张朝阳说不要过度努力,于是你选择躺平;看到研究生说学历无用,于是你放弃考研;听到明星离婚,于是你再也不会爱了。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会说“可是他们都是这么说的”。很多年轻人都在期待过来人的道理和经验能够为你的人生提供指导意见。没错,提问总是比思考来得容易,让别人为你的选择买单总是比自己承担后果来得轻松。不经过思考、不结合自身实际,光听别人的所谓道理做选择,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人生主导权交予他人,是一种战略性的懒惰。没人能为你的人生结果负责,只有你自己可以。
就像看电影时没人会直接跳到片尾看结局一样,过早地知道太多人生道理会让你失去体味人生的能力。过来人的感悟和经验可以听,但别全信,别让过来人的所谓经验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
来源: 红网
作者:宋子淳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