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个“非”字打倒“英雄汉”:学历歧视挡住的不只是人才
2022-11-01 10:33:22 字号:

一个“非”字打倒“英雄汉”:学历歧视挡住的不只是人才

评论之星参赛最上面放.jpg

□衡山庄(淮阴师范学院)

今年7月,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冉(化名)报考某实验室,顺利通过资格审核,笔试、面试、总成绩均获第一名,但毕业证上的一个“非”字让她失去了这份新工作。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依旧带有“有色眼镜”。(10月31日 人民网 )

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因为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而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学历不过是学习方式上有所差别,在作业与成绩判定上并无不同,可以说是同全日制研究生站在同一起跑线,更何况国家承认“非全”学历学位的法律地位与效力与全日制相同,那么社会上的歧视从何而来?

“英雄”被困末路,纷扰良多。在许多岗位招聘简介上都会直接说明收录全日制学历,特地点出非全日制教育学历的岗位少之又少。即使入职,“非全”的人所拿工资依旧少于有全日制学历的人,社会上对“非全”的差别对待体现在方方面面。究其根本,还是用人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的学生质量不如全日制,在这种偏见之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能力也被看低。

破除纷扰得大道,一个“非”字打倒“英雄汉”。在破除对“非全”的歧视方面,政府也已做出相关工作。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用人单位和各地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可惜社会上“有色眼镜”从未褪去,仍有许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得不起诉维权,无论是对自身还是未来规划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与用人单位可谓是两败俱伤。

知识无价,人才更是难得。通过同一场考试、同一关面试,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或多或少的歧视待遇则体现出自身的“唯学历主义”。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社会日新月异,正是需要用人才的时机,更何况,学历仅仅是能力的外在表现,只注重学历而忽视了能力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学历歧视下的求职壁垒挡住了人才,也挡住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之路。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然而社会的偏见足以掩盖耀眼的光辉。普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区别刻不容缓,纠正学历误区不容耽搁,社会只是需要人才,而不是一个个华丽的学历罢了。

来源:红网

作者:衡山庄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