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之星·视评 | 别让“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
2022-11-02 10:06:25 字号:

评论之星·视评 | 别让“家庭作业”异化为“家长作业”

□冯瑞希 陈婉燕 梁宇欣 吴佳忆(山东大学)

近日,福州市体育局、福州市教育局联合印发《福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逐步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鼓励学校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澎湃新闻 10月12日)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2年6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章总则中提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福州市政府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对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和校内外锻炼强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响应了我国“体育兴国”的重要战略,也是对《体育法》的严格遵守与落实。

但对于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家长们褒贬不一。一些家长支持布置体育作业,认为其有利于督促青少年锻炼身体,但绝大多数家长却认为这是给学生和家长增负,集体吐槽自己又多了一项“家长作业”。诚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初衷是好的,期望以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但理想变成现实的关键在于落实,更应该关注的是体育作业制度能否按照设想实施,原本留给学生自主完成的“家庭作业”,是否会异化为“家长作业”,成为家长的负担,而这,也是家长群体最为担忧的方面。

应当看到,家长们对于某些不合理作业的“吐槽情绪”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前“数一万粒米”“用竹子和木头做手工”等作业已经让疲惫不堪的家长们叫苦不迭,导致很多家长如今看到新加的体育作业时,本能地皱起眉头,认为这又是给自己留的作业。“家庭作业”本应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家长督促的“三方协作”体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诸多复杂的因素,学习负担从校内向校外无限延伸,学生家庭作业从“家长陪做”到“家长主导”,逐渐变成了家长作业。与文化课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同,体育家庭作业有可能成为更加令人头疼的重担。让体育锻炼成为家庭作业,意味着家长除文化课作业要操心之外,还在这方面下更多督促功夫。体育属性又给这项家庭作业赋予了特殊性,因为自主完成难度大、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等因素,家长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这项家庭作业。除此之外,相关体育设施的使用、体育家庭作业的提交和证明等多项隐性难题也将成为困扰家长们的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家长安心?学校应当首先站出来,负起体育教育的主要责任。

学校作为教授系统知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组织机构,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理应在推行体育教育的政策中充当“主力军”。根据《实施意见》,福州市学校的体育教育将从体育教学模式改善、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扩充以及人才培养专业化几个方面发力,在保障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提升整体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给具备体育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展现自我、大放异彩的平台。

在实施的过程中,各个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针对性措施,从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各类体育竞赛举办、体育课程考核方式分配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注重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经验交流,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如将投掷实心球改成体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背篓绣球”,把五十米跑设置成“男生女生向前冲”竞赛,在这些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发掘体育“潜力股”进行特殊培训,培养体育人才,让体育教学真正融入进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切不可敷衍应付、浮于表面,成为“形式主义”的作秀。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成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布置体育作业时,应当综合考虑作业的难度、数量、可行性以及学生的承受水平,尽量将作业控制在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范围之内,让作业成为在校学习技能巩固和提升的方式,而不是对学生和家长的“刁难”。其次,社会力量也应参与到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来,包括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提供场地支持,积极与学校开展体育合作等,为体育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和社会环境。

体育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体育的乐趣就蕴藏在生活之中。只有普及体育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合理创新教学方式,不再将体育教育的重担简单地甩给家长,让孩子们主动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体育的魅力,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成为青少年们的习惯。

来源:红网

作者:冯瑞希 陈婉燕 梁宇欣 吴佳忆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