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广西大学)
山东青岛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门口悬挂的校牌会定期进行更换,由学生轮流书写。换下的“书法校牌”,还会被永久保存在学校档案室中。刘校长说:“学校通过让学生书写校牌,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渗透在笔墨间,这是对学生书法学习的一种奖励和认可,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书法的活动中来,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1月3日 半岛新闻)
相比于学生书法写得好,被老师简单表扬或是作品被全班传阅,“书法校牌”则是创新了教学激励方式,让每一个参与书法学习的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亲手所写、署有自己姓名的校牌挂于学校正门,成为学校校牌的书写者。这种创新的做法更直接地将学生的荣誉与学校荣誉相结合,将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学校“门面”相联系,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们的重视与认可,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情感联系,让学生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学生书写校牌,其实,这样的做法莱西第二实验小学并非首创,广东、湖北等地的学校也早有范例。而这次,莱西第二实验小学使“书法校牌”再火一把,让网友大呼“好主意”“厉害了”,也有更多的人提出“全国推广”的建议。从网友的评论中也不难看出,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教学创新还是支持和期待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学生接触的知识和信息也更加多样化,原有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进步的要求。新时代下必定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愿意学、更好地学,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全面、多样化地发展。
推动教学创新的进一步增加,不仅需要老师的奇思妙想,而且需要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宽容与支持。当90后、00后老师陆续站上三尺讲台,把表情包放入课件、用历史知识编曲、在田间地头举办“时装秀”等教学创新也越来越多,但每次这些创新刚出现时,总会伴随一些争议与质疑。表情包放入课件被批分散学生注意力,历史知识编曲被认为知识过度娱乐化,外出教学被质疑不务正业等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的质疑会在舆论后期慢慢减少,但是这种偏见无疑给教学创新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与阻碍。我们应该给教育创新提供更自由的氛围,给教学创意投之于更宽容的态度。当一些看似“违背传统”“离经叛道”的教学创新出现,也别着急批判,不妨先等等看,说不定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
新时代,新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教学需求发生变化的今天,“书法校牌”这类教学创新不妨多来些。
来源:红网
作者:刘颖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