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莹(长安大学)
当你生病而家人不在身边时,是否会期待有一个人能够陪着你就诊?近日,在陕西宝鸡有一位90后宝妈突然火了。她在医院门诊中轻车熟路地引导着一位患者就诊并为患者取药且叮嘱其吃药,经过观察后发现她竟不是这位患者的家人。事实上,她是一位“陪诊师”,是一个需要陪伴患者就诊的职业,截至目前她的陪诊团队已有五人,而在半年多的陪诊工作中她们也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感。
“陪诊师”这一职业听起来也许十分陌生,但这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职业。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医院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设立了类似“陪诊员”的岗位。但由于这一岗位并未系统化,故而发展十分缓慢。那么,为何在今日“陪诊师”这一行业竟然重新兴起了呢?陪诊师这一职业兴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现有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4亿人,占比达18.7%,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独生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情况频发,而此时“陪诊师”就显得尤为贴心。他们通常熟悉医院的就诊流程,能够带领患者顺利就诊并为患者跑腿,避免了老年人行动不便及不会操作智能机器而影响就诊的情况。“陪诊师”不仅老年人需要,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等,当遇到重大疾病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前往较大的城市或有名的专科医院就诊。而作为外地人,就诊时会难以避免的出现不清楚流程、找不准诊室等情况。但如果有一位“陪诊师”的陪伴,就诊之路就会顺遂不少。除此之外,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忙于工作、漂泊异乡,会因不想浪费时间或不愿孤独就诊而耽误病情,找一位“陪诊师”对他们来说未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陪诊师”这一行业的兴起,背后满是患者的无奈与不易。突然的兴起也导致了很多人对他们的误解,便会有人找到他们要求安排床位、代替住院、挂专家号等。“陪诊师”可以帮患者取号排队、陪就诊、陪检查、陪缴费、代取药、代取结果、代约检查、代问诊转达医嘱等。他们自称是医院里的“导游”,在医院里需要陪同跑腿的工作都由他们代劳。他们并不是“黄牛”,只是“代办”。
这是一个能够切实帮助到广大患者的行业,而随着这一行业逐渐炙手可热,行业乱象的出现不可避免。目前来看,“陪诊师”入职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缺乏监管,同行业竞争混乱;没有明确的陪诊工作流程,风险漏洞较多;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广,顾客难以甄别。一个行业只有规范发展,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
希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能够出台政策,如给予陪诊师职业资格认证等,让这一行业拥有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另外,开发线上系统,整合相关行业资源,录入有从业资格的正规陪诊师信息,方便消费者和陪诊师双方,提高这一行业的社会认可度,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购买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吴思莹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