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反向式育儿”不是让孩子不敢冒险,而是让孩子知道风险
2022-11-26 21:04:57 字号:

“反向式育儿”不是让孩子不敢冒险,而是让孩子知道风险

第八届评论之星.jpg

□施洋洋(广西大学)

近日,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妈妈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一则自己“反向式”教育女儿的视频,视频一经发出便引发网友热烈的讨论。这位妈妈三岁的女儿执意穿着动画片同款的轻薄公主裙出门,但当天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在妈妈劝告“裙子太单薄”、邻居劝说“这么冻的天应该穿棉袄”后,女儿还是振振有词道“动画片里的公主就是在冷的地方!”妈妈便索性不再阻拦,让女儿出门并跟在她后边时不时询问“冷不冷”。

这位妈妈这样的处理方法其实是近来受到热捧的“反向式育儿”方式,这种方式在90后父母中尤其流行。即家长模仿孩子的做法,在孩子面前学着他们的耍赖皮、闹情绪、坏习惯,“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

孩子一次切身的体验,比家长们苦口婆心的上百次说教都管用。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角色,孩子本身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若家长强行阻拦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一时半会在孩子还没有反抗能力之前,这样的管教可能会奏效,但久而久之,孩子被压抑的情绪终究会爆发出来,届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将会在家长无法引导和干预的情况下急速膨胀,难说不会剑走偏锋。

“反向式育儿”主张在孩子执意做不合理的事时,就让他们去做,既不训斥、也不讲道理、更不安慰,让孩子体会自行承担付出代价的滋味,再自然而然地去做正确的事。这个方式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的想法和意识,让孩子更好地独立。

正如此前,一位爸爸为了让女儿改掉平时上学老是磨蹭的习惯,在准备送女儿上学时,故意学着女儿平时拖拖拉拉的样子,不仅换衣服放慢了速度,吃早餐时还假装吃两口便发起了呆,把等待的女儿都急坏了。也如一位网友的经历,送5岁的儿子上学的当天早晨零下7度,孩子执意骑自行车去学校,拗不过孩子的性子,网友索性不阻拦。骑到一半路程时,孩子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也终于放弃了,之后孩子也就清楚冻是什么意思了。

想必不仅是那个执意穿裙子出门的孩子,还有那个上学磨蹭的孩子、那个坚持骑自行车出门的孩子,都在家长的“反向式”教育下懂得了自己所作所为所应当承受的、或好或坏的后果。在下一次做选择前,他们或许会尝试去思考自己行为的结果,衡量自己所应该承受的风险。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反向式育儿”虽然能让孩子暂时地听话了,但是孩子以后就会没有了冒险精神,因为他们害怕承担不起结果,做事缩手缩脚,没有那么多主见了。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其实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可塑性。孩子在自我意识强的时期,若是一味跟从了孩子的意愿,会让孩子变得娇生惯养,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或若是直接阻止了孩子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就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孩子会变得容易情绪化。如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地让孩子充分试错,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完整,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心,这也就是不言之教的魅力。

但尽管“反向式育儿”有时候非常奏效,但它也并非万能的。孩子与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反向式育儿”方法不是说适用于任何的孩子,家长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适当的调整。任何东西,只有适度,才能起到最佳功效,正如“反向式教育”,只有适度的使用并加上家长正确地引导和陪伴孩子,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来源: 红网

作者:施洋洋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