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抢完黄桃罐头抢柠檬?防“阳”也应防“羊”
2022-12-16 19:05:25 字号:

抢完黄桃罐头抢柠檬?防“阳”也应防“羊”

第八届评论之星.jpg

□刘佳艳(重庆大学)

近日消费者对于柠檬的需求量暴增,不仅多个电商平台缺货,部分线下水果店也出现了抢购、涨价的情况。12月15日,四川安岳县一家覆盖1000多亩的柠檬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最近一天接了60多个电话,全是来采购柠檬的。(12月16日 《成都商报》)

黄桃罐头、电解质水、柠檬……连食品、饮料都陆续被列入消费者的“哄抢名单”,疫情下的“抢购风波”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个体或主动或被动地陷入了“防疫焦虑”,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加入抢购“羊群”,成了浩浩荡荡队伍中的一只新增“羊”。

不同个体由于共同的疫情焦虑,趋向于从众参与抢购、囤货等行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随着疫情政策的变动,个人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导致许多人陷入感染的恐惧与防疫的焦虑中。这种共有的焦虑感,在无形之中将大家联系在一起。网传黄桃罐头能治愈新冠,据说电解质水能减轻新冠症状……真的能“桃”过疫情吗?电解质水是否有如此神效?信息仍未被证实便引发了商品的抢购热潮,哄抢、涨价、脱销……可谓是边辟谣边热卖。而近日发布会上,专家一句“比如没有症状者或者鼻塞者可以新鲜柠檬切片泡水喝就可以。”就令多地柠檬全部售罄。抢购热潮背后,暴露的是大家共有的疫情焦虑。商品背后,寄托的是一份份心理慰藉。

此“羊”非彼“羊”,而是疫情焦虑下的“心病”,是跟风抢购的“羊群效应”。羊的生活习性,往往是一只领头羊在前面走,一大群羊在后面挤挤挨挨地跟着。头羊走到哪里,后面的羊群就跟到哪里。由此抽象概括而来的“羊群效应”,成了“从众心理”的一种形象描述。指的是人们常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选择跟随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从“黄桃情结”到“新神仙水”,再到如今的被疯抢的柠檬,一只又一只羊挤进羊群,加入到接连不断的抢购热潮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用无用,先抢再说”“大家都在抢,晚一点我就抢不到了”“过几天再抢就涨价啦”……“防疫焦虑”也带来了“抢购焦虑”。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方面,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当群体本能发挥作用时,人们会失去自我的判断。个体在群体的裹挟下,把注意力放在抢购行为本身,而忽视了判断抢购物品的实际功效与个人需求。当有些人在恐慌地囤积物资,其他人就倾向于选择随大溜,跟风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已经替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群体对个体有不可抵抗的影响力,即便是一个理性的人进入群体当中,也会容易陷入非理性的状态。此外,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群体中的个人易于接受暗示,而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成行动。疫情下的集体哄抢行为正是因此产生。

集体抢购存在诸多隐患,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在防疫方面,线下排队抢购等人员聚集的情况下,密集的人群接触将显著提高感染风险。在市场方面,短时内集中购买造成了部分门店出现“脱销”现象,部分不良商家趁此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在社方面,哄抢行为也容易营造社会恐慌情绪,加重人们的焦虑感。

正确引导集体抢购行为,需要媒体承担好“意见领袖”的角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及时辟谣,并积极邀请权威人士对群众关切做出回应,缓解大家的“疫情焦虑”,引导人们根据需求理性购物。个人也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防“阳”也应防“羊”,在抢购热潮中回归理性,不做一只盲目从众的“羊”!

来源: 红网

作者:刘佳艳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