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长城(山东大学)
最近,表演竞技类综艺《无限超越班》不断登上热搜,一直维持着不俗的热度。开播首期,“范世錡迟到激怒尔冬升”就登上了微博热搜。之后薛凯琪认为自己戏路较窄,难以发挥演技遭到老戏骨的批评,引发了观众对于戏路的讨论;后续赵樱子“迪幂孟扎”的自称再一次引发网友热议。同时,因为特殊的赛制设计,节目中多次出现老戏骨对于年轻演员的批评,由此许多网友直呼“老戏骨整顿内娱”,认为节目有助于一些年轻演员改变浮躁的态度,端正艺德。
然而节目的爆火也伴随着许多争议,比如“范世錡”的迟到是不是剧本安排?对于一些明星的话题炒作是否会伤害到他们?同时,频繁的话题炒作也愈发地展现了这档节目内核的空虚,抛去老戏骨对一些年轻演员的批评,节目中关于表演艺术和影视制作的分析却少之又少。这档本该聚焦演员演技的综艺通过对导师发言的炒作,让本该集中在演员身上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导师们虽然真诚地希望教导后辈演员,却在节目的炒作下显得喧宾夺主。而“老戏骨整顿内娱”的背后其实是表演竞技类节目难掩的乱象。
国内早期的一档表演竞技类综艺《演员的诞生》,开播时的口号是“让演员回归表演的初衷,用匠心丰满角色的灵魂,饱含对银幕的敬畏,哪怕只剩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也可以是最纯粹的表演”。可见,表演竞技类综艺最初是希望能够修正演艺行业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动其良性发展。社会对于影视市场上不合格表演的排斥,以及许多年轻演员提升演技的渴望也让这些表演竞技类节目吃到了流量红利。但是,在愈发逐利的影视市场的催化下,这些表演竞技类综艺的初心也越来越模糊。
首先,越来越多的表演竞技类综艺不再聚焦演员、演技,而是遵循话题至上、流量为先。许多的表演竞技类综艺喜欢利用导师与演员之间的对立来激化矛盾、制造话题。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既顺应了观众对于“面瘫式”演技的愤怒,也能够被定义为对内娱乱象的整顿。如此一来,既掌握了流量密码,又能获得观众好评,似乎是既叫好又叫座。然而,观众看完之后却发现只是看了双方吵架的一地鸡毛,真正有营养的表演内核和戏剧内核丝毫没有理解到。本该通过节目传递的表演艺术知识荡然无存,“老戏骨整顿内娱”的话题更像是节目利用舆论导向和观众喜好来掩饰其对于流量的谄媚。
其次,夸张的表演往往能带来更多的讨论度,因此许多表演竞技类节目更多地把营销的热门话题转移到表演夸张的演员上,而许多真正拥有演技的演员却会被忽视。《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播出时,流量演员陈宥维、何昶希拙陋的表演霸占热搜,成为节目营销的热点,而那些真正出色的表演却难以出圈,为大众所知。如此不平衡的注意力分配,很有可能让演技不好的演员获得更多的曝光与流量,而演技更好的演员依然被埋没。
因此,我们希望表演竞技类综艺能够回归表演本位,演员演技本位,而不是一味地炒作话题,博取流量。《我在人艺学表演》就向观众展现了最纯粹的表演。节目通过对北京人艺“表演学员培训班”十五位学员的跟踪拍摄,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对于演艺事业赤诚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戏比天大,艺无止境”。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表演竞技类综艺能够回归初心,找到表演的内核,向观众传递更有价值的内容。
来源: 红网
作者:罗长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68/1217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