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非危急重症请勿拨打120”:资源短缺更应做到按需分配
2022-12-31 17:32:52 字号:

“非危急重症请勿拨打120”:资源短缺更应做到按需分配

微信图片_20221229153426.jpg

□王檬(中国人民大学)

近日,上海市急救中心发布公告,呼吁非危急重症患者不要因恐慌或咨询而拨打“120”,要把急救医疗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此事迅速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反对,认为“不应该劝人别打120,而应该减少需要打120的情况”。

实际上,无论是前段时间的“超量囤药”现象,还是如今的“非危急重症请勿拨打120”,这些事件都共同指向了一个本质问题,即在社会公共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应当如何分配?

毋庸置疑的是,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正或多或少地困扰着大部分人。从退烧药布洛芬“一粒难求”,到阳性医护人员带病坚守岗位,社会中医疗资源的供应量远远赶不上需求量,这一问题在当下尤为普遍。因此,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框定出资源分配的规则和秩序,“医疗挤兑”的现象将难以避免。

从这一视角看,上海急救中心发布的这则呼吁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资源的按需分配。在院感高发、医护人手不足的当下,医院收治量扩容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而既然资源的供给量无法大幅度提高,就需要从资源的利用端进行调控。“非危急重症请勿拨打120”的呼吁,看似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能不符合医疗事业“救死扶伤、悬壶救世”的社会期望,但在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确实是缓冲医疗资源紧张的有效举措。

其实,稀缺公共资源如何分配是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的一个古老问题。如果稀缺的资源不被加以规制,那么出于丛林法则下的生存本能,人会天然地趋向于占有更多的资源,而这种个体的无度占有和掠夺将导致整个群体生存环境的恶化。然而,我们的社会不是原始森林,社会秩序也不能靠“弱肉强食”的动物本能来维持。对于如救护车、急诊室之类关乎生命的资源,自然不能不论需求大小全都一哄而上,而应当充分建立起按需分配的合理秩序。

回归到事件本身,在急救资源客观短缺的情况下,除了呼吁民众理性评估自己的需求,把资源让给更有需要的人,医院和政府主管部门更应当采取措施维护秩序,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毕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实有限,光靠市民自行“礼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唯有诉诸制度的规制才能做到更为公正的“按需分配”。

来源:红网

作者:王檬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