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邀请函”不应成为民间救援的“挡路虎”
2023-08-03 16:48:01 字号:

“邀请函”不应成为民间救援的“挡路虎”

□吴睿鸫

受到连续强降雨和上游洪水过境影响,河北涿州市河道行洪和城市内涝风险加剧,当前防汛形势严峻,救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河北涿州一沿河小区仍有50户被困,但因为得不到“邀请函”,多支民间救援队无法前往涿州参与救援。(8月2日《南方周末》)

一张涿州当地“小区被洪水围困”的照片,在网上令无数人揪心,一如这个华北平原上的小城,在汹涌洪水中成为“孤岛”,停水、停电、断粮……呼救信息不断传出。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多支民间救援队前往涿州过程中,因没有一张“邀请函”,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从救援队的遭遇来看,在具体细节上各有不同,有的是难以从灾区应急管理局开到“邀请函”,有的是在等待所在地应急部门批准,还有的是由于灾情影响通讯,申请开函的时间难以把握;此外,除了属地和当地两处应急管理部门开具的“邀请函”外,部分救援队可能还会向求救的村庄、街道单独开具“邀请函”。

其实,“邀请函”并非河北省的“独创”。按照规定,外地的民间救援队跨省救援前需要向事发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开具“邀请函”,随后再向属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报备。得到批准后,救援队方可出发。至于形成开具“邀请函”的原因,因为以前的救灾中,夸大灾情的情况比较常见,救援队去了以后发现什么事儿没有,因此,需要当地开一个“邀请函”作为保证。

应当说,外地民间救援队到河北救灾,开具“邀请函”到属地备案,履行相应的程序,既可以让外地救援人员了解和熟悉本地灾情分布、地形构造,也能让当地政府通过审核、对接等环节,合理分配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开具一张“邀请函”,固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洪水无情,救援紧急,等不得,靠不得,更停不得。受灾地区抢险救援工作,正在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地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重中之重。在这种特殊情形下,过度强调程序与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死板的官僚主义,僵化的形式主义,说严重一点,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不尊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6日,河北省召开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新闻发布会上,郑重提出,自去年以来,由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六部门,已建立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包括统筹协调灾区社会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行动,保障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有序开展。

而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的架构,绝不能让“邀请函”成为民间救援的“挡路虎”。在万分紧急的灾情面前,一方面,特殊灾情,应当特殊处理,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甚至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救灾完毕后再履行必要程序;二则,可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APP小程序或扫码简化报备程序,生成一张电子“邀请函”,从而让外地救援队顺利进入灾区,有效避免救援卡在“邀请函”上。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