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天降馅饼”变“陷阱”?莫让“培训贷”给就业市场“添堵”
2023-08-03 20:39:58 字号:

“天降馅饼”变“陷阱”?莫让“培训贷”给就业市场“添堵”

青教计划.jpg

□刘一昂 (吉林大学)

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刺季。据《法治日报》报道,这些天有多名学生陷入“培训贷”陷阱,他们年龄多在19岁、20岁,一些机构打出“包找工作”“边学边赚钱”“先学后付”“分期付款”的广告,一步步诱导求职者向网络借贷平台贷款用来支付培训费用。

从表面上看,“培训贷”可谓“套路满满”,有些机构利用毕业生急于寻找工作的心理,设置一系列骗局:先进行虚假宣传,再以“培训”或者“包找工作”的名义收取费用,学生为获得就业机会,往往不明就里地背上“培训贷”;还有的机构把黑手伸向在校大学生,利用他们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弱点,打出“剪辑培训”“边学边赚钱”的幌子,引导他们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贷款,支付较高的贷款利息,等受骗者“恍然大悟”,想要退款时,这些机构又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让学生彻底掉入“培训贷”陷阱。

显然,无论“培训贷”的手段如何变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求职者贷款,以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其实质上就是翻版的校园贷。站在法律视角,“培训贷”实质上就是一种消费类贷款,这种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的行为,很可能构成民事欺诈。而从现实来看,“培训贷”之风蔓延,不仅会让受骗者“竹篮打水一场空”,给他们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也会使这一不正之风侵袭就业市场,影响整个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都很重视打击违规“培训贷”行为。2021年,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着重强调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而今年五月份,教育部门也曾发布预警内容要求警惕“培训贷”陷阱。可是,“培训贷”骗局还是屡禁不止,这也引起社会公众对如何预防和打击“培训贷”的思考和讨论。

应该说,“培训贷”虽然由来已久,但随着网贷行业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它以提供实习、兼职、就业机会等进行利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往往让人难以招架。与此相对,网贷业务往往存在贷款业务门槛低、身份审核形同虚设的问题,加之,由于取证难和维权周期长,也让受害者经常性处于被动地位。

从这一角度出发,要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追溯,严查违规借贷公司的贷款业务,对违法分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对机构借贷业务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小额贷款平台的监督管理,要求其不得把大学生当作网络贷款的目标群体,控制好不良“培训贷”的“开关”。

更进一步讲,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对于跳进“培训贷”陷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本意或是急于掌握一门技术并借此获得一份工作,或是为获得就业机会,稀里糊涂地签下贷款协议,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求职经验,学生往往存在急功近利和轻信盲从的心理,很容易被骗子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另外,金融意识的缺失、合同意识的淡薄也让“培训贷”轻松成为就业大学生的收割机。

因而,学校也要提前对学生开展就业培训,让学生掌握识别“培训贷”等骗局的方法。 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在日常中多积攒求职经验和金融常识,在求职时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如果掉入“陷阱”,也要积极维权,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昂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