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提高留守儿童媒介素养需要家校联动
2023-09-22 16:41:54 字号:

提高留守儿童媒介素养需要家校联动

□何秋红 陈新毅

随着乡村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广大农村地区日益普及。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农村手机用户规模达到2.90亿,农村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为56.9%。数字技术的普及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在乡村数字化进程的背后,农村留守儿童因媒介素养较低、父母陪伴教育角色的缺席以及缺乏辨别能力,逐渐被困在短视频中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忧虑:若干年后,这一代留守儿童回忆起童年,不再有“池塘边的榕树上”这样仿佛加了滤镜般的美好瞬间,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可能只有一部被摔碎的、卡顿的旧手机。因此,如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媒介素养、守护金色童年就成为了迫切的时代课题。

对于大多数乡村学校而言,由于教育水平和资源的有限性,想要全面设立和推行专业化的媒介素养课程可能有较大难度。但是学校可以充分整合和改造现有的教学资源,主动适应深度媒介化时代下短视频平台的“无孔不入”。广大乡村教师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和现有的课程体系相结合,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将短视频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传统的授课过程之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不仅提高留守儿童对短视频的辩证认识能力,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知识普及类短视频账号,化“电子玩具”为“教学工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短视频的正反两面。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方式,为留守儿童拓宽媒介接触渠道,将其注意力从充满诱惑性的短视频中转移出来,引导孩子们的目光从狭窄的手机屏幕中抽离出来,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但是,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最终也只能“前功尽弃”。学者夏柱智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乡村教师反映,孩子们在学校的状态很好,但是一回家就被手机吸引,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返校后一时无法从手机中抽离的情况。这反映了家庭教育缺席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无能为力。父母的陪伴固然是帮助留守儿童摆脱手机困境的良方,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背井离乡在城市中谋生的留守儿童家长时,也很难对他们的被迫缺席进行居高临下的苛责。缺少父母的陪伴几乎是所有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困境,这是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改变的状况。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可以恰当利用自己身处城市的现状,将自己在城市中的见闻录制成视频,并经常和孩子分享,这不仅可以让留守乡村的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还以另一种方式陪伴了孩子。总之,在具身陪伴无法达成的情况下,以虚拟在场的方式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提供父母在场的陪伴感,提升留守农村的孩子们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弥补方式。

“不在身边,管不了”和“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管”当然是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主要困境,但是这不能成为在提升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努力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席的理由。如果没有家庭成员的陪伴与约束,那么学校的教育便会在周六周日形同虚设,甚至前功尽弃;如果没有学校的介入和帮扶,那么仅凭留守儿童的祖辈,也很难意识到提高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家校协同,打破媒介素养教育的壁垒,是提升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重要举措。

当然,除了家校协同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入多方社会力量,促进协同帮扶,共同守护留守儿童的金色童年。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一些地区正越发重视留守儿童的短视频使用困境,并充分调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组合拳。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的“希望家园”项目在2023年3月启动,并在7月份开始运行。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希望家园”项目依托闲置的中小学等地点建设书屋、教室等设施,通过吸纳大学生志愿者、本地返乡大学生、当地退休教师等有生力量加入项目,其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解决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困在手机里的问题。通过建设希望书屋、开展体育活动、策划研学活动以及开设暑期作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从虚拟的短视频世界回归现实,在这里交到更多的朋友,发现更多的乐趣。

父母的缺席会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空虚感,他们因此去寻找新的情感代偿。短视频出现之前这个代偿或许是抽烟、早恋、打架,短视频之后或许还会是别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必将短视频视作洪水猛兽,而要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在家校协同努力之下,短视频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多正面的效应,而这条提高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期待留守儿童能与短视频“和谐共处”,拥有手机屏幕之外更加真实可感的金色童年。

来源:红网

作者:何秋红 陈新毅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