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璨(重庆大学)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多项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位证挂钩(简称“四六级与学位挂钩”)冲上热搜,掀起了一场是否应该取消四六级与学位挂钩、英语学习是否依旧重要的讨论。事实上,西安交大并非首个将英语四六级和学位脱钩的高校,比最早推行此举的高校迟了2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了目前已知最早脱钩的高校。而在2005年和2013年前后,国内分别两次出现“脱钩潮”。(9月22日 极目新闻)
许多网友对此发出疑问,四六级及其他校内外英语考试不再作为本科生毕业的“硬性门槛”,是不是代表英语学习从此“靠边站”了?事实上,这样的观点从源头便是错误的,是对大学教学的功利化误读。读大学不应把目光局限于获得学位证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自身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整体培训与提高。换句话说,一张薄薄的英语考试证书,并不代表英语能力的高低,学英语也并非只是为了应付笔试答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否熟练应用才是对个人英语素质的真正检验。若考试成绩成为大学毕业的唯一标尺,甚至大学英语教育仅仅围绕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开展,显然本末倒置,违背了考试功能建立的初衷,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理念。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毕业要求的政策设立初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提高大学生英语素质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育方式的改善,这样的“土政策”已经不再契合部分学校和学科发展的条件,这时与四六级考试“解聘”便是部分高校的必然选择。诚然,四六级考试在近年来也多番调整以适应新的应用要求,如增加听力比重等,然而其唯分数论的本质却难以消磨。不少教培机构甚至高校老师,想方设法总结出做题套路,致力于教会考生“听不懂、看不懂”也能答对题,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投机取巧的做题能力,而不是真正的英语实力。其结果必然是徒有虚名,取得好成绩高分数,却不能在日常交流中熟练使用,这样的高分有何意义呢?
因此,取消四六级英语考试的硬性毕业要求利于学校展开因材施教。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往往包含许多专业门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业任务和专业标准会因为教学侧重点不同而各有差异,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四六级考试对他们来说反而是较低标准,没有必须参加的必要。然而,因为学校的硬性要求,且由于不同考试的题型各异,同学们为了顺利通过也不得不抽出一定时间练习准备,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而对于艺术和体育等专业的特长生,自高中开始便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学习模式,导致他们的英语基础可能稍弱,过高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切实际,因此可以适当放宽,让学生们把时间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提升专业技能方面。
许多学校认为像西安交大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学校具备一举脱钩的底气,而对于学生英语基础一般的学校来说,取消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毕业要求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各高校根据生源状况各取所需,结合不同专业的英语水平要求,可以考虑继续挂钩或部分脱钩,采取变通的英语教学和评估方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因专业而异,具体教学具体设计。此外,即使选择脱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依然存在,有需要的大学生还是能够报名参加,作为求职时的加分项,而对于不需要这些考试证明的同学,也不会成为死板的徒劳之举。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不管高校根据本校状况是否选择将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不能否认的是英语学习的不可替代性。选择脱钩的高校,可以制定出更先进灵活的专业化英语测评方式,摆脱应试思维,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总之,只有将学生培养放在首位,四六级考试作为辅助,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和改进,才是高校应坚持的育人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崔璨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