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姣(重庆大学)
中秋、国庆双节连休的“超长黄金周”即将到来。数据显示,在长假的支撑下,人们的出行热情高涨,各个城市的酒店、民宿价格均水涨船高。由此,不少网友瞄准“商机”,表示可以在国庆假期,出租自家的住宅给游客居住。如今,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国庆住我家”出租人遍布各大城市,相关话题引起热议。(9月24日《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国庆住我家”的私宅短租,网友们观点不一。有的认为这种短期租赁属于一种“共享经济”,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为想节省旅游成本的游客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若是彼此投缘,还能交到新朋友。但也有网友对此持保留态度,让陌生人住进自己的房子或者租住在别人家,安全是否能得到保证,出现纠纷了又怎么办?
首先,“国庆住我家”被热议的背后,是广大的市场需求和群众对旅游住房“遇节就涨”的不满。根据《中秋国庆旅游预测报告》,截至9月13日,“十一”国内游、出境游双双火爆,机票、景区、酒店、跟团游等产品已进入预订高峰期,一些热门旅游地的度假酒店、网红民宿的热门房型已经“一房难求”。不论是经济型酒店还是豪华型酒店,不少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酒店价格普遍将上涨2~3倍以上。许多人纷纷吐槽“酒店民宿太贵”甚至“贵到离谱”,所以选择“国庆住我家”更符合大家对旅游消费的低成本诉求。
其次,这看似是一种年轻人“尝鲜”的选择,充满未知和新奇,但其实,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交换式旅游”。也就是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一致,互相到对方家里免费居住,到对方所在城市旅游,省去住宿费用。
但相比于“交换式旅游”,这种私宅短租则面临更多的风险和灰色地带。屋主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那么就有可能构成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营业。这种变相经营住宿服务的行为,并未进行营业注册登记,也规避了国家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导致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会造成国家税收方面的损失。
而最重要的就是,双方的安全问题难以保证。据报道,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提醒,自住宅不能随意租给游客。这种没有经过许可、没有中介作担保、没有备案的短租行为安全系数低,一旦出现财产损失、人身安全等问题时,在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和监管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无法很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对于“国庆住我家”这种新型短租方式,保证安全才能真正幸福千万家。尽管这种模式有扩充社交网络、节约旅游成本等多种优势,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群众的观念也尚不完备,尤其是还存在较大的潜在安全风险。不过这样一种“新业态”虽不是缓解溢价焦虑的最优解,但也给大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相关部门需加快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和监管规范标准,让双方的安全都得到充分保障。通过有规可循,有标可依,让此类新业态走上正轨,让群众的假期之旅更加放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志姣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