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莹莹 (郑州大学)
近日,西安街头现女书跨屏互动装置引众人围观。通过互动装置,路人亲手写下的女书文字会自动飞入大屏幕,最终会形成一幅女书作品《木兰诗》。甚至有许多身着汉服的女孩排起了长龙,只为亲自感受女书的魅力,现场震撼且浪漫。不少网友直呼:“现在去西安还来得及吗?我也想去体验一下”“这么浪漫的文字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真的是很惊喜的活动,让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我们心中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诸多早已世界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京剧、书法等;也有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比如在此次杭州亚运会上根本拔不完的“火罐”、走入法国巴黎蕾博拉戏剧院的昆曲《牡丹亭》等。然而,这些看似“野蛮生长”的非遗同样面临着传承困境: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大家更习惯将时间、精力碎片化,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沉下心来沉淀。
起源于19世纪中国江永县的女书,是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创作和使用的书写系统。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也如同一缕阳光为女性生活带来愉悦。自2003年起,江永县开办女书学堂,培养传承人;2006年,女书习俗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便为女书的传承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仅剩6位女书传承人,作为“全世界最具特别特征文字”被录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的女书,正在逐渐凋零。
西安将跨屏互动装置与女书相结合,借用科技的力量让蒙上“灰尘”的女书再次焕发生机,强势“出圈”,成为新的“互联网流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了本身并不知道或者从未书写过女书的路人,使得女书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得以“重现于世”,同时也为我国其他优秀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笔者认为,非遗传承不必拘泥于传统,可与当下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性。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牛子创办的集书法学习、书法教育、书法交流的一站式书法APP——书法江湖,让书法小白和书法爱好者打破时空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传承书法。非遗传承也不能只强调保护而不谈发展,在快节奏的时代,非遗要适应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保留原有精华的同时,赋予新的包装与内容。比如小罐茶、天福茗茶等一些茶品牌,设计更精致、时尚的包装不过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喝茶、关注茶。关键在于茶文化是否能保留下来,包装只不过是为了传承服务。而茶重要的制作工艺就属于非遗的内容,只要这个保存延续下去就是最好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无论在什么时代,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西安街头续写女书掀起的热潮,必将为我国非遗传承注入新的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郝莹莹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