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祎(南京师范大学)
9月2日下午,某短视频平台陆续出现有村民在北京房山一行洪河道“淘金”的视频,之后,话题“北京众多市民涌入干涸河道捡金粒”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全网关注。就在网友纷纷猜测和调侃之时,9月3日上午,房山警方通报称,这是一场十足的闹剧,是隗某某为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热度,网购黄铜颗粒故意抛撒,吸引附近村民捡拾。目前,该人已被刑事立案侦查。(9月3日 上观新闻)
今年夏天,河北洪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而现在,有些家庭的伤痛尚未被抚平,灾后重建工作也没有完全结束,却已经有人在洪水过后的河道上大肆传播不实消息,引发全网关注。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个人社交账号的热度何时变得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让人不惜歪曲事实真相,触碰法律底线?
以隗某某为代表的盲目追求社交媒体热度的群体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首先是自我认可和自我价值感的获得。社交媒体热度在互联网时代往往被用作衡量个人价值和成功的标准之一。人们可能将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和喜爱数作为衡量自己受欢迎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尺度,这种认知使得人们追逐社交媒体热度成为了一种获取自我认可和满足自尊心的方式。其次,这也存在一定的群体效应。当人们看到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取得巨大的关注度和成功时,他们往往也希望得到同样的认可和成就感。这种群体效应会引发人们之间的竞争和追赶,促使他们不断努力追求社交媒体热度。
隗某某盲目追求热度散布虚假信息引发社会关注,该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已被当地警方刑事立案侦查。除了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盲目炒作者还可能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获得更多关注,制作和散布低俗、恶俗、暴力等不良内容。这种内容的泛滥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追求社交媒体热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牺牲了真实生活中的体验和人际关系。很多人沉迷于社交媒体的关注数、点赞数和评论数,忽视了与家人、朋友以及自身的真实交流和活动。
对于每个人而言,这一事件都为我们敲响了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热度的警钟。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社交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审慎使用社交媒体,不盲目追逐关注度和热度,而是应本着负责任和真实的态度来积极参与,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和他人的权益。其次,我们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理念,不看博眼球的“流量”,而是关注优质内容生产的“留量”。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能引发人们共鸣的优秀内容永远都是“‘留’量密码”。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兆祎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